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金融危機周年:切莫“好了傷疤忘了疼”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分析文章稱,華爾街的貪婪以及其在高風險高利潤驅動下的金融創新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難辭其咎,切莫“好了傷疤忘了疼”,警惕高槓桿融資卷土重來之勢。

中國證券報9月15日刊登分析文章指出,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很多,但華爾街的貪婪以及其在高風險高利潤驅動下的金融創新難辭其咎。但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高槓桿融資似乎有卷土重來之勢。華爾街的創新精神是其繁榮的源泉,但其貪婪短視若不加以遏制則會導致金融業“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形成危害。怎樣既能保持其活力,又能置於全面有力的監管之下,是美國政府面臨的迫在眉睫的難題。

禍起次貸。2007年初,美國幾家次級貸款公司宣告破產,次貸危機初露端倪;4月3日,美國第二大抵押貸款公司、也是次貸最大發放者的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標誌著次貸危機正式爆發。

據統計,2003年至2007年間,美國房屋抵押貸款總額高達7兆美元;而美國房地產價格從1997年到2006年平均增長了124%。從購房者到抵押貸款公司、銀行等各大金融機構,大家都在賭房價會一直上漲,直到2007年,泡沫終於破滅。


2008年初,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卷入其中。2008年3月16日,因流動性不足和資產損失,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2008年7月,美國兩大聯邦住房貸款抵押融資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股價雙雙暴跌,美國財政部和美國聯準會隨後宣布救助“兩房”;9月7日,美國政府正式接管“兩房”。

早在貝爾斯登被收購時,大家就在猜測:下一個是誰?目標普遍指向華爾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2008年9月15日,擁有158年歷史的雷曼申請破產保護,道指當天應聲下跌500點。

雷曼的破產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由其所引起的一連串連鎖反應出乎所有人預料。醞釀了一年多的危機終於總爆發。

2007年8月,次貸危機已經開始向全球金融體系擴散,法國、德國、日本等國金融機構開始揭露次貸相關損失。到2008年中,危機已在全球蔓延。信貸緊縮,流動性短缺,資金鍊斷裂,危機從信貸市場蔓延至股票市場、商品市場,從虛擬經濟蔓延至實體經濟。

2009年夏末秋初,美國及全球經濟逐漸顯現出回暖的跡象,紐約股市連漲6個月,在金融危機中困頓不堪的諸多大型金融機構在第二季度紛紛實現盈利,似乎這場百年一遇的危機就要進入尾聲。但是,金融業的恢復與經濟增長仍然隱憂重重。

在危機發端的華爾街,雖然格局大變,但是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短期行為的激勵機制依然存在。

從幾家盈利銀行的盈利項目來看,高盛第二季度盈利主要來自固定收益、商品期貨、貨幣交易和融資收入;摩根大通的利潤來自投行服務收入和投行固定收益市場收入;美國銀行的利潤主要來自投資銀行業務;花旗集團的利潤則主要來自出售旗下美邦公司。

儘管投資銀行業務紅火,但在直觀反映經濟基本面的消費信貸和房貸上面,這幾家銀行承受了不少損失。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華爾街開始打算把人壽保單“證券化”後牟利。不少人擔心,人壽保險證券化會重蹈次貸證券化的覆轍,更有分析師直指“壽險貼現”顛覆了人壽保險的本來面貌,“不是投資產品,而是賭博產品”。

(程曦 編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