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弱美元"持續拖累港元匯率

鉅亨網新聞中心


9月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步伐加速,而與美元掛鉤的港元也因此被動兌人民幣加快貶值。其間,港元兌換人民幣匯率屢創新低,最新的港元兌人民幣匯率僅為0.8603,而從9月1日到10月11日期間,港元兌人民幣貶值約達1.7%。

實際上,自2009年以來,人民幣澳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馬來西亞元、新加坡元和泰銖等貨幣兌港元的匯率均一直攀升。

10月11日,人民幣兌美元再次升破6﹒67關口,港元匯率則繼續回落,盤中跌報7﹒7575╱85,港元拆息略微走高,隔夜拆息報0.01%、三個月拆息升報0.28%,六個月及一年穩報0.37%及0.72%。

由于香港實行港元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因此在獲得了匯率穩定性和資本自由流動性的同時,也某種程度上令其貨幣政策陷入被動。有意見認為,在聯系匯率制度下,香港金管局不能推行獨立的貨幣政策,而很大程度上只能對美國貨幣政策亦步亦趨。然而,這種弊端正隨著人民幣兌美元的漸進升值而越發嚴重。


原因在于,一方面,香港有70%的食品和日用品來自中國內地,人民幣的升值不斷給香港制造輸入性通貨膨脹;同時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也使得巨額資金不斷涌入香港,從而炒高香港資產價格。另一方面,香港卻因為在貨幣政策上與美國同步而遲遲不能加息,自2008年底以來的低利率環境更加助漲了通脹的上升和資產價格的上漲。

銀行數據顯示,自2008年底以來,香港儲蓄存款的利率接近于零,為0.01%。而按照“最優惠利率(5%)減去一個固定利率”計算的按揭貸款利率也已低至約2%。

10月11日,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向本報記者表示,“聯系匯率制對香港是個長期的困擾,雖然目前情況比不上1998年時候嚴峻,但這會隨著人民幣的漸漸升值而長久積累壓力。”

這種壓力首當期沖就是表現在通脹與資產價格膨脹。

目前,香港的通貨膨脹問題已經開始抬頭。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消費者價格指數顯示,8月份香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3%,為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7月份的漲幅為1.8%。另外,8月份涵蓋50%住戶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更較去年同期上漲3.6%。

陶冬認為,香港的通脹由貨物本身的通脹和匯率兩個因素構成,弱美元/港元往往會帶來資產升值,即資金流入相對便宜的貨幣,而抬高資產價格。

“香港的通脹表現往往會有一定的滯后現象,由于租金項目占香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26.4%的權重,而從房價上漲到租金上漲有一定的時滯性,所以未來香港的通脹會進一步上升。”陶冬稱。

11日,中信銀行國際中國首席經濟師廖群也對本報表示,“在低息及人民幣漸進升值的情況下,香港的通脹程度首先取決于人民幣的升值幅度,目前看來人民幣大幅升值的現象不會出現,應該是漸進式的升值,所以對香港通脹的影響也是漸進式的。”

同時,廖群還認為,香港的通脹主要體現在資產泡沫上,且影響會比商品通脹更大。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在聯系匯率制度下,香港貨幣管理當局卻只能眼看通脹上升和資產泡沫加大,而不能采取有效的貨幣政策進行干預。

“1990年到1997年的資產泡沫膨脹已經在重演了。”面對這個問題,瑞銀集團中國策略師唐志剛毫不猶豫地對本報記者表示。他認為,“美國只要加息一個點,就將使得兩房問題更加惡化,所以美國短期內不可能加息;在美元不加息的情況下,若港元率先加息,則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崩盤。”

唐志剛認為,聯系匯率制度的代價在于犧牲香港自身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而換取相對穩定的金融中心環境,而在美元持續弱勢的背景下,這一劣勢就體現在香港面對資產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而不能采取有效的貨幣政策進行遏制。

任何制度都有兩面性。有專家認為,港元要維持其穩定性,繼續與美元掛鉤仍是最好方法,但代價是出現通脹及資產泡沫,反觀與一籃子貨幣掛鉤,復雜性更大,貨幣更容易被人炒賣,而與人民幣掛鉤則仍未是合適的時機。

8月份以來,香港政府拍賣了一系列額外的住宅開發用地,以增加土地供應;并且還采取了提高豪宅稅等措施遏制投機需求。但是,這些措施似乎并不能解決香港所面臨的根本問題。“房價在未來還要上漲,這已經是大勢所趨。”唐志剛認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