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倒閉後的裸賣空禁令改寫全球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9月14日 21:24
雷曼倒閉後的裸賣空禁令並未阻止股票的暴跌,禁令讓股票的定價缺乏效率,這反過來會提高投資者買賣股票的成本。
綜合外電9月14日報道,在1年前的嚴重金融危機中,賣空者被指責將世界上一些最大的金融機構推向了毀滅的邊緣。全球監管機構做出的反應是對賣空這些股票出台了緊急禁令。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些禁令基本上都消失了。如今做空公司的股票並不比危機前要難多少。禁令並未阻止股票的暴跌,一些人還認為妨礙了交易。
危機的遺產可能是解決有關賣空問題長期爭論的規定,以及防止出現2008年秋季那種拋售熱潮的努力。不過,包括部分國會議員在內的賣空的批評者並未放棄制定更嚴格規定的要求,儘管並沒有多少證據顯示這些限制措施是有效的。
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教授瓊斯(Charles Jones)稱,2008年的禁令對股市的平穩運行是一個「災難」,他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採取了一種緩和的做法,僅僅是減緩賣空行為。
世界各地基本都是如此。在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和德國,重點都是放在了增加賣空頭寸的披露,或是禁止「裸」賣空上面。裸賣出是指沒有借入股票以便日後交給買家而進行賣空的行為,這種做法已被SEC取締並在規定中進行了更為嚴格的限制。
巴克萊(Barclays Capital)股票部門的董事總經理費根(Brian Fagen)稱,實際情況是對借入股票制定了更為嚴格的規定。
2008年10月,SEC採取了一項臨時規定,如果客戶未能在SEC規定的時間內交付股票,則禁止經紀機構為自己或其它賬戶賣空股票。這項規定在2009年夏季變成了永久性規定。
2008年秋季採取此規則時,市場上未能交付股票的問題頻頻出現,引發了對賣空者蔑視規則,結黨打壓股價牟取暴利的批評。根據《華爾街日報》的研究,在2008年前9個月,在延長實施的時間裡有大量股票未交付給投資者的股票家數從未低於過407只,最高曾升至702只。在過去6個月裡,主要交易所「門檻證券」列表上的股票家數已下降至平均每天74只。
每日未在三天規定結算期限內交付的股票股數也顯示出類似的趨勢。在截至2008年9月的12個月裡,每成交的100股股票中有14股沒有按時交付。自那時以來,這個數字已下降到平均每100股中有4股未能按時交付。
這種有針對性的做法與1年前有很大不同。在雷曼兄弟倒閉後,英國監管機構首先出手,在2008年9月18日禁止金融股新的賣空交易。SEC緊隨其後,最終禁止了近1,000只股票的賣空,約占美國上市股票總數的五分之一。SEC的禁令一直持續到10月8日。
在禁令實施不到3周的時間裡,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了16%。
後來,SEC經濟分析辦公室(Office of Economic Analysis)的結論是,買空者在股票下跌時拋出股票最多。報告中稱,賣空者在股市大幅上漲時更為活躍。
瑞信(Credit Suisse)發現,禁令讓股票的定價缺乏效率,這反過來會提高投資者買賣股票的成本。該公司的數據顯示,受禁股票買賣報價間的價差在禁令期間擴大了一倍。在禁令解除和賣空慢慢恢復後,價差下降到比10月第3周實施禁令前的價差高出約65%的水平。
交易員預計美國之外的監管機構將參考SEC的做法。但一些機構稱,如果市場再度動盪,它們會自行採取措施。
SEC仍在考慮做出重大調整,如新版本的加價規則,即只允許賣空交易的價格高於前一筆交易的價格。2007年,監管部門廢除了這項當時被認為是過時的規則。在本輪危機中,許多人認為缺乏加價規則是賣空者推低股價的主要因素。
(韓方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