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暴風雪肆虐的成因:「北極震盪」
鉅亨網林淑宜 綜合報導 2010-01-08 13:15
本周寒流來襲、天氣濕冷,今晨淡水已達12度,冷氣團更將在今夜增至最強,嘉義以南今晚預計下探至10度左右。不僅如此,全球各地自耶誕節以來也傳來因暴風雪、冰封、寒流而造成的氣候異常及災害;美國積雪深達140公分、英國燃油出現短缺、歐洲之星火車停擺、荷蘭街上凍死百人、南韓驟冷降至近7年來新低,甚至大陸北方大雪不斷,嚴重影響冬麥收成,也順勢會延誤春麥播種的時間。
北半球近日以來處於暴風雪、冷氣團雙雙包夾的氣候狀態,極端氣候不只出現在北半球,連溫暖的南半球也受害,頻頻出現低溫,也影響澳紐地區的洋流,間接干擾漁獲收成。這一切變異的天氣現象,到底是溫室效應的反證,還是氣候變遷的實證?據科學家了解,造成北半球又寒又凍的原因來自於「北極震盪」(Arctic Oscillation)的現象。
北極震盪 (Arctic Oscillation) (圖片來源:Texas A&M University)
據美國科羅拉多州國家冰雪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Center)針對「北極震盪」現象的解釋:當北極上空出現低氣壓,氣流會以順時針的方向運行,以保持冷暖氣流的交替運作。假使周圍環流變強勁,則會讓北半球氣溫上升,一旦環流變弱,冷空氣將向外擴散出去,就會使北半球變冷;而現在剛好是環流變弱的時候。
根據氣候專家評估,2009年12月中起,北極的環流是近60來最弱的一次,因此也就造成大量的冷空氣向外圍迅速擴散,幅度超過北極圈,延伸到歐美大陸,就成為暴風雪的成因;轉向北亞大陸便引來大陸冷氣團,冷空氣南下後,就造成南方地區的氣溫下降之因。
北極震盪干擾了正常的氣溫相位。一般來說,正常的北半球冬季是處於「正相位」(又稱「暖相位」),而這次10年一次的震盪現象卻使北半球的冬季轉為「負相位」(又稱「冷相位」),也讓氣候預報度無法像往常一樣高準可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