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金融中心仍處初級階段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中心仍處初級階段

圖為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與北京金融街金融產業功能區。

就國家級金融中心而言,目前已經獲得或者接近于獲得此種地位的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

未來十年中國應有三種金融中心:一種是依托城鎮化的土地金融中心;一種是依托民間資本的財富管理中心;一種是依托人民幣國際化的貨幣金融中心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城市拋出了建設金融中心目標,不少二、三級城市也要開一條街,力爭籌建區域性金融中心。雖然這些城市進軍全國金融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的雄心可嘉,但金融中心建設熱潮背后卻需要冷靜思考。

建設金融中心不是搞房地產項目,金融中心是金融發展水平的高度凝聚,必須具備金融發展優勢和條件,那么這些城市現實的金融發展水平是否足以支撐他們的雄心呢?

北京上海唱響“雙城記”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在12月4日舉辦的“2010中國財富管理論壇”上發布《中國城市金融發展水平評估報告》。報告顯示,北京、上海、深圳位居我國城市金融發展水平前三位,北京和上海金融發展水平明顯高于深圳。

據了解,這份報告從資金的集聚與輻射能力、金融管理水平、金融深化程度、金融機構多樣性、金融產品多樣性等五大指標,對各個城市建設金融中心的潛在條件和有效利用情況作了評估。

報告課題組顧問、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指出,就國家級金融中心而言,我們的研究表明,目前已經獲得或者接近于獲得此種地位的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

吳曉靈指出,從北京的金融發展現狀、環境(尤其是總部經濟和人才優勢)和中國金融體系未來的格局看,北京將繼續成為中國的金融決策中心和金融機構(尤其是大型銀行機構)集聚的中心。目前許多人在討論金融中心建設的時候,都忽略了金融中心所依賴的政策和監管架構以及金融體系架構。北京將始終是政策聲音的來源地。同時,中國的金融體系架構是以銀行為主導的,未來不太可能成為盎格魯-薩克遜的市場主導體系,這決定了北京還將繼續成為大型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類機構樂于集聚的城市。事實上,決策中心和機構集聚中心兩者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

而從上海的金融發展現狀、環境(尤其是經濟環境和基礎設施)以及未來中國金融發展的方向看,上海將成為中國的金融市場中心和金融創新中心。上海的優勢在于首先上海是金融市場中心,其次,它是非銀行金融機構集聚的中心,最后是外資金融機構集聚的中心。這三點使上海在金融機構多樣性和金融產品多樣性上超過了北京。

中國金融40人論壇學術委員、廣東金融學院副院長陸磊認為,目前在中國,以銀行存、貸、匯三項基本業務為核心的金融體系的背景下,一定會導致北京是當之無愧的中心,因為在北京決定中國信貸資源最終的配置,這是里。而表顯然是上海。上海集中著中國最主要的銀行間市場。在中國當前體系下形成客觀金融發展雙城,而且彼此間互不可分。

金融中心建設仍處初級階段

陸磊認為,中國的金融中心建設顯然處于初級階段,很多時候我們注重金融交易而忽視了金融資源配置。錢到哪去是關鍵,而不是交易量。此外,我國金融資源配置范圍存在局限性。

而即便是已經走在金融發展前列的北京和上海,都各有所短。

吳曉靈指出,金融市場的發展水平是北京的短板,而對上海來說,制約金融市場發展的行政管制弊端尚未根除,建立適應金融創新和金融全球化的監管體系的步伐尚未邁出,上海本地的開放心態和創新精神還有待加強,這一切都將制約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

不過,同時她指出,金融市場是上海的強項,北京、上海兩個城市可以相輔相成、攜手并進。金融市場的發展可以推動中國金融體系從過度依靠傳統銀行業轉向發展現代化的產品、市場和業務組織模式,并為中國金融體系融入全球化奠定基礎。金融市場的發展還可以推動金融創新,在為居民部門提供種類豐富的財富管理產品的同時,為非金融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提供便捷的融資渠道。

吳曉靈建議,在未來金融中心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時刻謹記的是,市場是“水”,機構、人才是“魚”,水多了、水深了,才會吸引更多的機構和人才,才會形成一潭活水。

吳曉靈認為,作為一個巨型經濟體,未來的中國很可能需要多個而非僅僅一個國家級的金融中心,并且,依據區域的產業結構特征和其他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會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區域金融中心。

陸磊認為,金融中心一定要有一個載體,這個載體相對而言就是用什么樣的金融產品來提供延伸性服務。他設想,未來十年中國應有三種金融中心:一種是依托城鎮化的土地金融中心;一種是依托民間資本的財富管理中心;一種是依托人民幣國際化的貨幣金融中心。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