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日本身在禍中不知禍 真正衰落開始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今年以來,對外屢屢挑起與中俄韓島嶼主權爭端,公然否認侵略歷史而不惜與鄰國為敵,同時又自恃以美國為靠山,不斷狐假虎威在周邊軍演「展示肌肉」,但卻始終不能真正脫亞入美;對內重振經濟乏力,不斷縱容國內右翼勢力,謀求修改和平憲法,擴充軍備企圖重蹈軍國主義覆轍。專家指出,目前日本已身陷領土衝突、日美關係、修憲三大禍而不自知,反而不斷變本加厲挑撥事端,令日本內外交困的處境正每況愈下,這或是其真正衰落的開始。

香港《文匯報》報導,二戰結束至今已 67 年,但身為侵略國和戰敗國的日本,卻從未真正反省悔罪,反而在近年軍國主義和稱霸東亞野心日益膨脹,國內右翼勢力裹挾日本政府頻頻將觸角伸向周邊鄰國,從文部科學省批准地理教科書到《防衛白皮書》,日本近年在中國釣魚島、韓國獨島 (日稱竹島) 、俄羅斯南千島群島 (日稱北方四島) 不斷挑起事端,屢生齟齬。


禍一:冀搶奪中俄韓領土

國際問題專家指出,儘管日本在領土糾紛上苦苦死撐,但被孤立局面正愈陷愈深,日本正令自己陷入四面楚歌境地。近期,俄韓兩國總統分別登上各自爭議島嶼,重創日本信心;面對日本所謂「國有化」釣魚島,中國也不斷反擊,除了海監船、漁政船編隊到釣魚島海域常態巡航,中國海軍編隊亦在日本沖繩附近現身。

日本共同社評論稱,俄韓兩國元首相繼視察爭議島嶼、「中國對釣魚島動作活躍」,皆顯示日本不斷處於被動地位。雖然每個領土爭端情況各異,但反映在中俄韓眼裡,日本勢力在明顯下降。日本問題專家指出,過去 20 年日本政治動盪、經濟不景,面臨著人口老化、公共財政債務膨脹、政黨政治墮落等諸多結構性問題。

禍二:美對日加強控制

近年,美國正積極推動「重返亞洲」戰略,加強與日、韓、澳洲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關係,增加軍事部署,並試圖鼓勵日本充當馬前卒。但有分析認為,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至今仍令美國人記憶猶新,而日本近年很多行為其實都是在否定二戰結果,相信美國表面上在幫日本,其實同時也在暗中防範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美在日駐軍就是一把雙刃劍。

國際關係學院楊伯江教授指出,戰後日本的起點就是唯美國馬首是瞻,但如今無論是理想主義的鳩山由紀夫,還是右翼保守的安倍晉三,都主張加強對美國的自主性,而美國目前在戰略上卻又恰恰需要加強對日本的籠絡和控制,這矛盾可能導致雙方發生碰撞。

禍三:悄悄蠶食和平憲法

令亞太鄰國和國際社會警惕的是,近年來日本還在不斷悄悄蠶食「和平憲法」,試圖准許日本在解決國際爭端中使用武力和建立正規陸海空三軍,並開展海外軍事行動。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李薇指出,目前日本突破「和平憲法」的步伐顯示其謀求成為「正常國家」的速度和力度都在加強,但日本立志成為亞洲領導者的大國志向和「正常國家」定位,因其歷史認識問題難以被東亞國家接受,甚至並未得到美國的真正信任。有觀點認為,日本若真突破美國所定的「和平憲法」,相信美國也會反彈。 (接下頁)

[NT:PAGE=$]

供奉有 14 名甲級戰犯亡靈的靖國神社,一直被視為觀察日本走向的重要風向標。日前,多位日本政要再次前赴「拜鬼」。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劉江永表示,事件反映的是日本政治不斷加深的右傾化走向。楊伯江認為,日本持續右傾趨勢與二戰前極其相似。劉江永稱,日本政壇的右傾傾向將使日本與亞洲近鄰日益隔絕。也許,這是日本真正走向衰落的開始。

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不斷膨脹,否認南京大屠殺和強徵「慰安婦」、鼓吹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擴軍備戰、廢除和平憲法等言論和行為愈演愈烈。專家認為,目前日本右傾保守思潮反撲,對日本國家發展方向構成扭曲,其政治上的不確定性,或把日本和亞洲其他國家引向更加危險的境地。

自上世紀 90 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崩潰,戰後經濟模式呈現制度性疲勞,政黨政治進入結構性變革期,黨派林立,國會扭曲,政局 10 年 9 相,國家戰略走向不明。如果說,新的世界經濟格局下,日本經濟經歷了「失去的 20 年」,日本政治則經歷了混沌的 20 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劉軍紅認為,石原慎太郎為主導的日本保守勢力大回歸,反映日本政治存在一股「右傾保守」化逆流,折射日本經濟社會結構巨變下的政治錯位,可謂「經濟轉型,政治更年」的集中體現。

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下滑,而新興市場國家快速崛起,中國經濟趕超了日本,日本的亞洲領頭地位不再,政治影響力日下。特別是「3.11」地震後,日本債務居高不下,無力持續支撐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而日本產業大舉外流,國內經濟空心化,政黨體制備受懷疑,地方黨團乘勢興起,日本政治表現了來自底層的保守化傾向。

劉軍紅說,這股勢力與並不成熟的「大眾政治」結合,進一步加劇日本政治的扭曲。

國際問題專家陳言認為,日本右傾化的特徵是比較強調自己國家的觀點,缺少了對周邊鄰國的理解,缺少了對國際和平、國際經濟建設的貢獻。他說,右傾化也是日本衰落的一種表現,是其缺少信心,看不到新方向的結果。

李薇指出,近年日本政局動盪呈現常態化,日本每年換相的局面已不足為怪。在國家發展失去方向感的時候,保守主義抬頭,政治右傾化現象呈明顯上升趨勢,實現「正常國家」即政治軍事的獨立、回復自尊已經成為日本政治的最大夙願。日本,正處在一個歷史轉折期,其國家走向特別值得關注。

專家警告,作為世界唯一未對發動侵略戰爭進行徹底反省的國家,日本日趨強硬的外交政策和不斷膨脹的民族主義情緒,將會給地區安全帶來新的不確定性,把日本和亞洲其他國家引向更加危險的境地。 (接下頁)

[NT:PAGE=$]

「在沒有國債支撐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僅靠稅收的話,只能維持國家運轉至 10 月底 。」日本民主黨副代表仙谷由人日前在日本國會質詢中明確指出,日本版的「財政懸崖」正日益臨近。近年來,日本經濟增長長期處在停滯狀態,不少專家擔心,日本經濟未來很可能再度面臨另一個「失去的 10 年」。

本財年的日本政府預算為 90.3 兆日元,其中有 38.3 兆日元 (約佔 42%) 須通過「赤字國債」的發行來籌集。根據日本財務省此前的測算,在沒有國債支撐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僅靠稅收的話,只能維持國家運轉至 10 月底,這意味著日本的國庫已「見底」。

儘管日本的「財政懸崖」未必真能上演,但這卻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日本經濟財源枯竭、舉債度日窘境。日前,日本央行將今後的「景氣判斷」在前一次會議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下調,同時,對 2012 年和 2013 年的經濟成長率的預測也從上季度的預測值分別下調了 0.7 和 0.1 個百分點。

經濟產業省近日公佈的經濟數據則更令人失望。 9 月,日本工礦業生產指數為 86.5 ,環比下降 4.1% ,為連續 3 個月下降。

公開數據顯示,日本第 2 季 GDP 增速為 0.3% , 8 月份 CPI 為 -0.4% ,這意味著日本經濟增長仍處在停滯狀態。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馮維江對此表示,「日本再失去 10 年的可能性很大,目前根本看不到好轉的跡象。」

日本央行駐北京首席代表新川陸一向媒體強調,日本存在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勞動力嚴重短缺,這直接制約著消費需求的提升和政府稅收的增加,而高儲蓄率因素的消失對日本政府而言是另一個長期壓力。

目前, 65 歲以上的老人幾乎佔到日本的人口 1/4 ,新生兒出生率不足 1.5 。人口老化導致消費滯脹、稅收下降。政府方面因增發國債導致財政狀況持續惡化,國家與地方政府的長期公共債務對 GDP 的比率接近 200%。

東亞發展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河合正弘表示,「日本政府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如何避免下一個『失去的 10 年』,能否實現預期尚需時間證明。」

從修改「無核三原則」、《宇宙法》,到提出日本有必要具備攻擊敵方基地能力,再到所謂行使「集體自衛權」,日本近年不斷劍指「和平憲法」,令外界擔憂其離和平發展的道路越來越遠。但軍事專家指出,日本修憲最終不會得到美國支持。事實上,美國在日本一直保持強大駐軍,保持對日本準軍事佔領狀態,首先原因之一就是要遏制日本,防止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對美國再度形成威脅和挑戰。

目前,日本政府正在尋找各種借口突破和平憲法限制,擴張軍事實力。日本新聞網報導稱,日本新任防相森本敏日前在參院外交防務委員會表示,為了防備他國的導彈攻擊,日本有必要具備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 (接下頁)

[NT:PAGE=$]

此前,日本通過原子能相關立法,加入原子能開發「有利於國家安全保障」的內容,這一表述讓外界認為,這可能會為日本研製核武器提供法律依據。事實上,日本早就擁有了生產核武器的技術和核材料,是一個潛在的核大國。日本的政要多次放風稱,日本將放棄「無核三原則」。

從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日本的軍費開支不斷增長,位居世界第 2 。目前,以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發達的科技實力做後盾,日本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超級軍事大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有朝一日,日本走上核武裝道路完全不足為奇。」

現行的日本憲法是二戰後,日本在美軍佔領當局的強制下,被迫於 1947 年實施的。專家指出,日本現在企圖否定二戰勝利成果,挑戰戰後國際秩序,要翻歷史的案,相信美國一方面要在亞太利用日本,但同時作為兩個曾經為反法西斯戰爭承受重大犧牲、作出重大貢獻的國家,也會警惕日本的動向,而各國也應加強合作,堅決遏制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的氣焰,防止日本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再一次把亞洲和世界拖入災難。
 
二戰後日本政壇 3 次政治右傾化:

一、20 世紀 50 年代,隨著美國冷戰政策的出台,日本政壇出現了第一次右傾化現象。被開除公職的舊官僚復職,舊軍人和舊右翼組織復活,二戰甲級戰犯岸信介 (現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的外祖父) 分別在 1957 年和 1958 年兩度組閣,擔任了 3 年多的日本首相。

二、20 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政壇再次出現右傾化趨勢。這次目標是要求日本重回正常國家,在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後成為政治大國,在行動上積極增強軍事力量並向海外派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擴大日本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和實際影響。

三、進入 21 世紀,日本政壇開始出現第 3 次右傾化現象。日本的右派政治家們計劃修改憲法、修改防衛大綱、行使集體自衛權,在對外關係上強化日美防衛合作,不顧鄰國的反對參拜靖國神社,挑起並激化與中國、韓國等國的領土爭議。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