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中國式社保:高水平公平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經濟觀察報)


「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一首令人心酸的歌曲《父親》唱出了農村養老的無奈。

也許再過三年,這樣的擔憂將不再存在。再過幾十年,「養兒防老」將成為闡釋一個逝去時代的歷史名詞。

不久前,國務院剛印發了《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新農保」試點工作正式啟動。目前,各地紛紛召開專門會議,佈置試點這項惠及9億農民的養老工程。

每月拿著社保卡,到銀行領取幾百上千元的養老金,這些只有城裡人享有的待遇,農村人很少有人奢望過。人保部部長尹蔚民9月說,「廣大農民在『種田不交稅』、『上學不繳費』、『看病不太貴』的基礎上,又向『養老不犯愁』邁進了一步。」


在傳統家庭養老功能日漸式微的情況下,社會化養老正伸向廣大農村。不僅如此,近年在農村領域進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低保制度、社會救助制度正讓中國的社會保障這張網,越織越寬,越織越密。

「整個社會保障制度要前置,不僅要『救火』,還要『防火』。」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儲福靈說。在學者看來,中央高層已經開始重視預防性社保體系建設,正在進行的新醫改重點提出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正是基於 「防大病」考慮。

目前正處於制度建設階段的中國社保,依然需要進一步的整合與改革。「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濟」,素有「社會穩定器」之稱的社保將解決人們「後顧之憂」,以便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

中國式社保

每月14日至18日,北京各工商銀行營業廳會比平日繁忙很多。一大早,就會有很多大爺大媽前來排隊,很多前來辦理業務的人都奇怪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老年人聚集。一旁的保安笑著說,都是來領養老金的。

「退休後就指望這筆錢養活自己了。」在工商銀行東直門營業廳一位大爺說。說完,小心地將剛領的1800多塊錢折好,連同一張紅色社保「存折」,一同放到口袋裡,拍了拍後,緩慢走出銀行大門。

據瞭解,北京市企業退休人員170多萬,這些人正是通過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安度晚年。今年9月初,「新農保」試點啟動,不遠的將來,數億農民也能像城裡人一樣依靠領取養老金,「養兒防老」將成為歷史。

放眼到整個中國,養老正成為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據統計,中國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老年人口年均增加800萬人。目前中國擁有1億多65歲以上老年人,到本世紀40年代將達到峰值3.2億。屆時,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

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險制度是中國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制度相繼建設,構成了中國式社保60年急速建設和變革的圖景。

新中國最初的保障由國家包辦,發展到後來,由國家和企業共同承擔,社會成員被分割在各個單位,這些成員的「生、老、病、死」全繫於所在的單位。因此在那個年代,找個「鐵飯碗」工作是件無上榮耀的事情。

90年代中後期,政府、企業、個人開始共同承擔社會保障責任,社會保障作為一項社會制度被確立下來。在中國的社保改革歷程中,1998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時組建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一了社會保險管理體制。

有別於計劃經濟時代的社保,中國開始了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全面建設階段,從此,各種各樣的制度文件走出中南海,惠及民眾。

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時,再次組建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首次將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企業人員的社保管理統一起來。在學者看來,若干年後再看,這一定又是個偉大的開始。

要「救火」,更要「防火」

「現在還是制度建設、完善階段。」在一些學者看來,中國社保體系目前並不完備,正在進行的制度框架討論,這就好比建設一個大樓前討論究竟應該蓋方的,還是蓋圓的。

在這個討論過程中,人們對社保看法正發生微妙的變化:年輕人不再只關注自己工資漲了多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留意起自己的社保賬戶,關心起醫藥費能報多少,關心老了後能領到多少養老金。

隨著政府財政在社保支出上力度加大,老百姓享受的待遇水平正逐步提高。在長期關注社保的學者看來,社會保障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經濟是社保的基礎,「沒錢,談何養老?」而通過社保化解每個社會成員風險後,又會促進經濟的發展。

對於未來的社保體系,儲福靈認為首先會實現「廣覆蓋」。政府在制度設計上時,應該覆蓋全體國民,但是在實際執行中要做到 「廣覆蓋」,而不是「全覆蓋」,因為有一些制度是自願參加的。

更大的改變,將是統籌城鄉社保制度。

在儲福靈看來,中國的城鄉差距大,長期以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主要針對城鎮,這是個很大的 「誤區」。他認為,城鄉統籌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設計中,就是統籌規劃,協調推進。不能只做城市的,不做農村的,避免「兩張皮」。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孫樹菡認為,現在的社保制度按照不同居住區域、職業人群等進行劃分,這麼多的制度,下一步肯定需要進行整合。

孫樹菡主張建立普惠式社保,同時應該更多的向弱勢群體傾斜。在她看來,過去是低水平的社會公平,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社保並沒有相應實現較高水平的公平。現在應思考社會保障的目標定位究竟是公平共享的普惠型,還是維護底線公正的差別型,也就是效率優先還是公平優先。

一般認為,社會保障包括三個方面——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在儲福靈看來,還應該在這之前加上「社會預防」。從預防角度,整個社會保障制度要前置,不僅要「救火」,還要「防火」。

「這樣一個預防性社保體系構建,應當是未來設計的一個關鍵點。」儲福靈說。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