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競購沃爾沃李書福的汽車雄心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經濟觀察報)
「好比一位充滿活力和擁有遠大前程的青春少年,與一位亮麗而高貴的大家閨秀的完美結合」,吉利汽車正在努力向外傳遞著這條信息。儘管李書福和吉利汽車仍然拒絕從正面回應關於吉利競購瑞典沃爾沃的消息,但是它希望人們用這種眼光來看待吉利和沃爾沃可能的結合。
雖然此前李書福在回應記者窮追不捨的提問時,仍然坦率而風趣地說,流傳的關於吉利併購沃爾沃的傳聞,可以被比喻成一個農村青年在愛慕一位電影明星,而且這位明星有很深的功底和高超的演技,不是「水中花,鏡中月」。根據接近這項交易的人士的說法,這兩家公司的關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 「愛慕」階段,福特可能會在近日發佈公告,宣佈吉利汽車競購沃爾沃轎車的消息。
一
關於這家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將會收購沃爾沃轎車的傳言已經流傳了超過半年時間,吉利汽車在這半年時間中對此一直不予肯定,甚至李書福本人也曾親口對本報說,吉利集團暫時沒有收購沃爾沃的計劃。
在他否認這條消息不久,2009年3月27日,李書福迅速地在澳大利亞全資收購了全球第二大自動變速箱生產商國際動力系統公司 (簡稱DSI),在隨後接受本報訪問時,李書福有些得意地說:「在全世界媒體熱議吉利收購沃爾沃傳聞時,我在兩個月之內快速鎖定並收購了DSI。」
這項收購完成後不久,關於吉利可能收購沃爾沃的傳聞短暫的平息了一陣,吉利汽車聘請英國投資銀行洛希爾公司擔任顧問,負責可能發生的併購活動及尋找私募基金提供財務支持的舉動,也順理成章地被解釋成李書福在為收購DSI進行金融上的準備——而在此前,關於這一舉動的解釋是,這是李書福為競購沃爾沃做準備。
事情顯然並不如此簡單。在競購沃爾沃的傳言掩護下,以兩個月時間迅速在澳大利亞搶購下DSI,以及此前購買英國錳銅公司51%股份,生產倫敦出租車,這些可能都是下一次大動作的預演和練習。因為,有了這些跨國併購的經驗,再加上吉利一直以來在發動機、汽車安全、自動變速器和車身技術上的研發努力,這家工程師氣質濃郁的公司,對一個高端品牌的需求只能愈發強烈。不能忽略的是,DSI在此前就一直給福特汽車做自動變速器的配套供貨。
如果吉利汽車能夠成功併購沃爾沃轎車,那也只是李書福宏大戰略進一步得到實施的結果。李書福和吉利汽車的雄心從他開始造車那一天起就從未停止過。吉利20週年慶典的主題語就是「汽車王國不是夢」。
李書福曾對本報反覆強調吉利正是在遵循著汽車行業的規律一步一步走向他設定的目標。他用一個比喻來描述這個規律:首先學習描紅,然後學造句,接下來寫短文,最後寫長篇論文。吉利的「老三樣」豪情、美日和優利歐是這家汽車公司的「描紅」階段,後來吉利汽車自己也承認其中有濃厚的模仿痕跡。隨後的自由艦就讓李書福特別得意,他宣稱這是吉利100%自主設計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車型。最近幾年的金剛、遠景、熊貓和帝豪已經開始向中高端車型延伸。
二
這位浙江商人在汽車業獲取的不斷勝利,已經讓外界對他的懷疑幾乎全部消失——或許惟一的陰影地帶是吉利的融資問題,但是李書福和吉利汽車也曾嘗試著努力去開誠佈公。他遍佈全國的生產基地在生產著從低端到中高檔的各種轎車。2009年的上海車展上,吉利汽車炫耀般地展出了三個品牌系列(帝豪、全球鷹、上海英倫)的22款新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車型包括一款綠色的全電動轎車、有小勞斯萊斯之稱的GE轎車(它的後座只有一個座位,這個創意來自於李書福)和擁有剪刀門的紅色超炫 「GT」轎車。造車之初他用低成本戰略拉低了整個汽車行業的價格水準;隨後他又推出各種炫目的中高端車型,來表明自己絕不僅滿足於汽車的低端市場。各種概念車型擺滿了吉利汽車在浙江臨海的汽車研究院展廳內,向每位來訪者展示著這家公司的汽車王國夢想。但是顯然,實現這個夢想的手段,不但包括了在各地建造汽車生產基地、獨立研發造車的各種關鍵技術以及對工人的培訓,還必然包括著併購戰略。
收購沃爾沃似乎成為李書福和吉利汽車一直以來的一個心願。2009年年初,吉利汽車提出,要將吉利打造成中國的沃爾沃,它的「最安全、最節能和最環保」,也正和沃爾沃所代表的形象吻合。
吉利為什麼想收購沃爾沃?關鍵是它的技術先進性,沃爾沃發明了ABS安全帶和安全氣囊,對世界汽車安全領域具有決定性影響。這就是吉利「愛」沃爾沃的最大理由。
儘管吉利汽車在不斷否認,但是媒體還是不斷披露出吉利汽車和沃爾沃轎車的接觸過程。這種接觸最早可以回溯到2008年的年初,吉利汽車的高管團隊拜訪了位於瑞典歌德堡的沃爾沃總部;更有消息稱吉利汽車已經同沃爾沃的擁有者福特汽車進行了長時間的接觸,2007年參加底特律車展時李書福就曾和福特汽車的高層包括福特家族的比爾·福特會晤,在李書福正式向福特汽車提出收購沃爾沃轎車的要求時,福特汽車甚至還沒有出售沃爾沃轎車的計劃;《華爾街日報》甚至在2009年的7月接近拼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在其中,包括高盛前總裁、現任福特汽車董事,曾在清華大學任教的約翰·桑頓也參與促成了吉利和福特的互相瞭解。
瑞典報紙 《DadensIndustri》2009年8月30日關於吉利汽車競購沃爾沃的報道將這一猜想推向了高潮。這篇報道說,到目前為止,沃爾沃的東家美國福特公司收到的多份競標中,只有吉利的競標是「最實在的」。
三
公眾更大的興趣會集中在收購之後的整合:一家正處於上升期的中國汽車公司,能夠對一個顯赫的汽車業貴族做出怎樣的融合?
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公司全球化的捷徑是收購一個已經具備世界知名度的品牌,因此吉利的併購都是它在為自己的全球化做準備,無論是收購錳銅公司51%的股份,還是傳言中的對沃爾沃的併購。但是明智的分析師不止一次指出,或許提高沃爾沃轎車在中國的銷量才是李書福最直接的目的。而且,最容易的整合方法是沃爾沃在技術方面幫助吉利汽車,而吉利汽車則可以將中國的工程師和製造團隊嫁接到瑞典皇冠上。
業內人士也認為,沃爾沃轎車的最大軟肋在於它的車型過於單一。其原因正是沃爾沃轎車高昂的研發成本。雖然沃爾沃現在有4000名左右的研發人員,是吉利汽車現有研發人員的兩倍,但是沃爾沃推出新車型的速度仍然緩慢,「可能五年才能推出一個新車型」。而在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李書福會順理成章地將所謂 「中國優勢」嫁接到沃爾沃轎車之上。他會利用沃爾沃已有的研發團隊培訓數倍於已有數量的中國工程師,然後極大縮短沃爾沃推出新車型的速度。
將沃爾沃的製造成本降低,也是必然的選擇。沃爾沃99%的零部件都在歐洲本土採購和生產,如果能夠將這些零部件的採購和生產部分轉移到中國,沃爾沃轎車的生產成本就會極大降低。
但是根據接近李書福的汽車業人士分析,李書福的目標絕不僅僅是將已有的沃爾沃轎車變成廉價版本的高端轎車,他還想要推動沃爾沃轎車生產出新的高端車型,以和奔馳、寶馬進行正面競爭,「而且是全球範圍內的競爭,不僅僅是在中國市場。」吉利汽車在此前就一直試圖向高端轎車領域延伸,2009年上海車展上吉利曾經展出一款高端車型GE,但是隨後就被指責為模仿勞斯萊斯,李書福馬上指示吉利的汽車研究院對這款車型做出更改,「他一直認為吉利汽車的目標是成為一家世界級的汽車公司,因此特別在意知識產權方面的指責。」
「這些舉動會讓沃爾沃重新煥發青春,從而讓其他世界級的汽車公司也為之讚歎。這也是李書福想要的結果。他從2008年以來就在反覆聲稱中國汽車公司要改變全球汽車業的格局。」接近李書福的人士稱。
不能否認,人們仍會心存疑慮,因為即使是此前一直被視為成功併購案例的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也在4年之後開始產生爭議;在汽車產業,上汽併購雙龍更被視為中國汽車公司海外併購的敗筆。但是那位接近李書福的人士則表示,李書福對吉利的海外併購信心滿滿,而且此前吉利對英國錳銅公司和澳大利亞DSI的併購也頗為順利。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