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社評:沒有理由對全球經濟恐慌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對全球經濟產生悲觀情緒從來不需要太多想象。總有某個地方、某件事出錯,常常是很多地方同時都出了錯。再沒有比眼下更容易成為一名悲觀主義者的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利馬召開年會后,值得焦慮的理由從四面八方涌向與會代表。
其中最根本的焦慮原因是增長。自7月以來,imf對其所有預測都做了減法。最差獎得主為之前快速增長的巴西,其增長率被下調1.5個百分點,如今預計將遭受連續兩年的經濟衰退。其他同樣遭受大宗商品價格低迷打擊的國家也備受煎熬,其中包括加拿大、尼日利亞和俄羅斯。
以經濟權重來看,中國比這些國家加在一起都更重要。從imf維持對“中央王國”(middle kingdom)的預測不變中,一些人將得到些許安慰。但是imf早前的預測已經指向以中國標準來看非常嚴重的放緩。即使是這些預測,也有賴於中國經濟成功地轉向更加由消費者驅動的增長模式。在今年夏天北京方面隨意的政策干預后,某些事出錯的風險將有所增加。
其他風險成為第二個值得焦慮的方面。對於大師級悲觀主義者來說,當增長預示銀根收緊和金融混亂時,即使增長本身也成了一個值得擔心的理由。在發達經濟體耗時數年控制其債務時,新興世界正向著相反的方向快速前進。很多國家如今捉襟見肘,容易受到任何一場金融小災難的沖擊――比如美國貨幣政策立場出現轉變。
由於美元走強,以美元計算,今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出現自2009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如果人民幣沒有捆綁美元、或者新興世界沒有那么多以美元計價的債務的話,美元走強的影響將是微乎其微的。因為世界已然如此,美國狀況的變化將向海外傳遞出強大的漣漪反應。新興經濟體有條件來應對美國貨幣政策態度上的突然改變,但是鑒於上次美國收緊貨幣政策是在9年前,現在亦無法排除發生嚴重事故的可能。
而整個大背景是對政策制定者缺少擊退又一次沖擊的彈藥的擔心。以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的話來說,貨幣政策“基本上已經用盡”,世界各國必須部署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否則會陷入低增長的泥潭。
像英國和德國這類擁有債券市場的信任、而又飽受基礎設施破舊之苦的國家,借錢去投資的理由很充足。但是現在發出全球警告為時尚早,而且也有很好的理由不放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批評者不可能兩全其美。如果貨幣政策收緊可能造成如此破壞力,那么推遲收緊也將有幫助。確保這一點的方式之一是,改變央行目標,比如把目標改成名義gdp增長。另外,更激進的辦法是允許貨幣融資成為央行工具包的一部分。這通常會引發對發生不可控制的需求面通脹的警告,但是再一次,批評者不可能兩者兼顧――此刻擔心收入停滯,下一刻又擔心工資-物價螺旋上升。
盡管值得擔憂的種種理由在變,但保持樂觀的根本原因一如既往。管理良好的經濟體往往都會增長,而增長速度由技術變革和人口增長決定。有關如何管好經濟的原則不受突然變化的影響,縱觀歷史,警報響得總是比緊急情況真正發生要頻繁的多。全球政策制定者有諸多理由來保持警覺,但是根本沒有理由恐慌。
譯者/馬柯斯
- 稅季理財術,掌握資本利得又能減少稅務負擔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