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改不等于升值,人民幣7月雙向波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
8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和收盤價均報6.7742,較上日上漲約8個基點,為連續第六個交易日上漲。不過以中間價計,人民幣對美元自央行宣布人民幣匯率波動空間加大一個半月以來漲幅僅有0.78%,但與匯改之前一年多的走勢相比,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趨勢越發明顯。
“在較長的時間段內人民幣肯定還有升值的空間,但由于國內經濟增長減速以及西方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減輕,短期內升值空間可能有限,但波動的幅度肯定會更大。”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粗略統計,在央行重啟匯改以來的一個半月中,有三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漲,三周下跌,但實際上0.78%的漲幅主要是在匯改后前兩周所累積,整個7月累計漲幅僅為0.1%。
6月21日是央行發表匯改聲明之后的第一個交易日,當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與前一交易日持平于6.8275。不過,當日涌現的大量人民幣買盤將收盤價推高至6.7975,日內波幅達0.46%,接近0.5%的上限,也是2005年以來最大波幅。
次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創下五年來最高水平6.7980,在中間價高開的帶動下,盡管盤中一度摸高6.7958,但最終收報6.8000,市場對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升值的預期再次落空。
“這其實是市場誤讀了央行的聲明,將它理解成進一步推動匯改就是讓人民幣升值,另外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也和技術面有關,在此之前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盤整了一年多,盤整后一定會有很大的變動,也不完全是匯改的原因。” 中國外匯研究院院長譚雅玲8月2日表示。
盡管未能實現市場對人民幣大幅升值的預期,但當周人民幣對美元仍上漲近0.55%。進入第二周后,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沒有一路上漲,而是三跌兩漲,不過6月30日和7月2日的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價都刷新了紀錄,兩日的漲幅分別達到0.26%和0.11%,令當周的漲幅也達到0.25%。
“我原本預計年底前人民幣對美元會升值2%-3%,但現在看來升值的空間可能沒有這么大。如果政府控制資產泡沫使投機資本獲利的機會減少,同時實體經濟增速也放緩,那么未來甚至有可能會出現資本的外流,考慮到這一點也不會讓人民幣匯率升得過快。”郭田勇表示。
對于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趨勢的越發明顯,譚雅玲則認為這符合央行推動匯改的初衷。
在宣布進一步推動匯改以后,央行高層官員近期也頻頻就人民幣匯率問題撰文或公開發表評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副行長胡曉煉自7月15日起半個月內連續發文五篇,對“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進行全面闡釋。
“這其實是央行在給市場做工作,盡管啟動匯改已經五年多,但市場對匯改的政策框架等的理解都偏離了政府的初衷,央行借此把很多過去的事情進一步解釋清楚。”譚雅玲說。
盡管央行已成功地向市場傳達了“人民幣對美元雙向波動將加強”的信號,但胡曉煉亦指出,與盯住單一貨幣相比,參考一籃子貨幣更能發揮調節進出口、經常項目及國際收支的作用,也更能體現出匯率上下浮動的特點。“未來可嘗試定期公布名義有效匯率,逐漸把有效匯率水平作為人民幣匯率水平的參照系和調控的參考”。
“由于美元仍然是主要的貿易結算貨幣,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仍會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但隨著匯率機制改革的推進,人民幣匯率會更多的參照一籃子貨幣而非美元。”郭田勇表示。
但譚雅玲認為,真正要實現以名義有效匯率作為人民幣匯率水平的參照系難度仍很大。“美元獨大的制度不是憑我們的想象力就能改變,美元的市場份額最大,報價也以美元為主,最重要的是,自2005年央行提出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到現在一籃子貨幣的組合和權重都還不為外界所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