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價格上行阻力加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一些參加第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的業內人士認為,若經濟出現反覆,市場風險厭惡情緒重新上升,資金回流美元並推動美元上漲,將對商品構成極大壓力。
金鵬期貨副總經理喻猛國認為,美元走勢、實體需求、流動性與通脹預期都是推動大宗商品走勢的重要因素,三者對商品的影響在不同時點上可能相互交錯,也可能強弱有異。由於標價效應的存在,從長時期來看美元與大宗商品走勢相反,但前期現象表明,美元因素正在減弱;儘管美元不斷貶值,大宗商品價格除黃金外卻無法再創新高。雖然近期美元與商品的關係似乎又重新恢復,但其邏輯已經大不一樣。
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在《2009年四季度宏觀經濟及商品市場展望》報告中指出,從資產配置角度看,美元作為一種現金資產與商品並列,美元與商品的反向關係可以看成是由於通脹影響,資金作出拋棄美元轉而配置商品的過程。然而,儘管當前流動性的推動已有較大幅度上漲,通脹預期推動資金繼續配置商品的能力正逐步減弱,從目前情況來看主流資金似乎更願意配置股票。
該報告認為,美元不斷下挫的同時黃金不斷飆升,目前已站於1200美元/盎司上方。這很大程度上是源於黃金的准貨幣屬性,避險需求戰勝實金供需,預計在美元不斷貶值前提下,黃金避險功能會不斷強化,繼續向上的空間將取決於美元走勢。
此外,流動性回收的「緊箍咒」依然是商品市場的最大變數,但中國國際期貨有關人士認為,中國新增信貸下降並不意味著流動性收緊。
該人士表示,中國情況與歐美略有不同,在金融危機中,中國金融系統並未受到衝擊,實體經濟受出口大幅下滑拖累,因此,央行沒有實行歐美國家的非常規貨幣寬鬆政策,而是採用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貸款利率與放鬆銀行信貸審核要求等常規性措施。這些措施使得國內新增貸款餘額大幅飆升,部分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推動了上半年的牛市行情。隨著市場對資產價格泡沫化與通脹的擔憂,央行也開始了所謂「動態微調」措施。但是,如果目前收緊信貸將會造成大量爛尾工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