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需做好應對貿易挑戰的準備
鉅亨網新聞中心
分析文章稱,2010年主要經濟體可能會繼續推出各種貿易限制措施和保護措施,中國面臨的外貿形勢會更復雜,任務會更艱巨,需做好準備應對各方面的挑戰。
據證券時報1月5日報道,商務部副部長鐘山日前表示,2009年中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很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預計2010年中國占全球國際貿易的份額將會達到10%,這個數據令人感到高興,也令人擔憂,因為隨著份額增加中國面臨的挑戰也將越來越多。金融危機爆發后,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已使中國深受其害,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與中國的貿易摩擦正在增加。雖然2010年全球經濟氣候的主題是復蘇,但復蘇之路不會平坦,2010年主要經濟體可能會繼續推出各種貿易限制措施和保護措施,中國面臨的外貿形勢會更復雜,任務會更艱巨。
目前全球經濟在政策刺激下逐漸走出谷底,中國出口企業要特別關注經濟復蘇的持續性,對歐美經濟在反彈之后回落的風險需要保持審慎。同時,歐美國家消費和私人投資仍處頹勢,失業率仍處較高水平,令這些國家的政府面臨較大壓力,要特別警惕歐美國家政府基于政治利益考慮采取貿易保護措施。當前各國政府正在計劃、但尚未付諸實施的貿易保護措施多達100多項,而中國已經當成各國貿易保護措施的標靶。我們也對國外政府和業界變著花樣對中國出口產品進行限制感到擔憂。預計2010年歐美對人民幣匯率的指責將延續,而氣候問題將極可能成為既人民幣匯率之后中外貿易持續交鋒的焦點,持續影響的時間將比人民幣匯率更長、影響范圍更廣泛,目前僅見端倪。但根本哈根會議,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已經出現將氣候問題“嫁禍”中國的苗頭。部分國家可能以此作為擋箭牌,將氣候問題與貿易掛鉤,要求中國提高出口產品環保標準,甚至對中國采取增收碳關稅等貿易壁壘。
不少人認為要解決貿易摩擦最根本的方法是加快經濟轉型進程和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外貿結構確實存在調整需要,但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在此階段,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加工貿易對中國出口仍需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在就業、稅收、轉移過剩產能方面尤其重要。中國目前的出口產品結構看似低端,卻是符合中國實際情況,也是迎合全球市場所需,具有全球性競爭能力。產業結構調整除了政府引導和扶持,最主要的還是依靠市場去調節,順勢而為;這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不宜過度人為干預,一味追求高端。
隨著中國出口在全球份額的提升,在某些行業無可避免地會對國外同行造成沖擊,在經濟危機時期,這種沖擊更為敏感,因此中國不應片面追求增長速度和出口規模,避免激化矛盾。長遠而言,中國的貿易結構須進一步優化,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和多元化。此外,對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要堅決捍衛。歷來中國政府和企業在反擊外國不公正貿易待遇方面比較吃力、被動。這種被動會從低端產品蔓延到所有產品線,簡單的出口結構調整未必能解決貿易摩擦。在應對貿易摩擦方面,中國必須“兩手抓”,而且兩手都要硬,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要抓,產業合法權益也要堅決維護。
(程曦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