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墣:兩岸物聯網商機持續延燒 台廠可望搶得商機
鉅亨網記者蔡宗憲 台北
拓墣產業研究所今(2)日表示,今年世博會打破紙票券的限制,以RFID技術建構驗票系統,台廠RFID與IC設計除了具有研發優勢,在零件與裝置上的技術皆已成熟,因此可望搶得商機,同時台廠也應把握中國未來標準建立的機會,藉由參與標準建立,進而擴充至全球市場,成為全球物聯網裝置主力出貨地。
具百年歷史的世博會,今年首度打破傳統紙質票券的限制,參觀者預先上網或至特定售票端點購票,門票資訊就能傳送並儲存至手機之中,只要將在入口感應器上掃描,即可快速完成驗票程序,如同台北使用悠遊卡一般便利。
這項由中移動與新大陸公司共同推出的創新服務,不僅讓參觀者印象深刻,也正式向全球宣告「物聯網」概念與應用,未來將大幅改變人類消費模式和生活的面貌。
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表示,中國大陸近期積極研擬「如何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方案,其中以「物聯網」最受關注,預期將是未來10年最重要的產業大趨勢。
同時,中國總理溫家寶要求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並規劃2020年前投入3.68兆人民幣資金研發「物聯網」產業,預期2020年產業規模可達 5 兆人民幣。
拓墣表示,「手機門票」應用了RFID技術,將門票資訊儲存在特別設計的SIM卡之中,以手機替代實體門票,可節省票券發行、運送、購買之成本,沒有特殊SIM卡的消費者,也能在上網訂票之後取得手機二維條碼作為憑證,再以二維條碼進行後續入園作業。
不過「手機門票」只是物聯網應用的環節之一,在上海世博會之中,還有更多物聯網的應用範例,從手機RFID-SIM卡支付到食品安全,其他包括安防、樓宇監控、客流分析、公車調度監控等應用,也遍布世博園中。
[NT:PAGE=$]
目前盛行的條碼人工讀取一個需費時10秒鐘,機器讀取則為 2 秒,採用電子標籤及射頻技術讀取只需要0.1秒的時間。拓墣認為,正是這樣的優勢,吸引了下游廠商對物聯網產生了大量需求。
例如今年 4 月於北京啟動之「中國國際商品交易基地」,將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開發促進中小企業貿易的「U-服務」平台,目前中國大陸物流業成本高、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仍不高,未來在新的物流體系下,信息共享程度高,不僅物流效率提升,產品的質與量也將提升。
武漢電信在 5 月啟用「物流e通」服務平台,對物流全程傳遞和服務實現信息化的管理,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效益,將即時跟蹤貨物信息變為可能,隨時了解貨物安全,降低管理成本。
因此拓墣認為,近期歐債問題可能引爆二次金融危機,尤其當歐洲的主權債務問題損及經濟需求時,出口依賴導向之台灣和中國大陸也可能受到影響,因此,對兩岸政府及企業而言,如何兼顧產業成長、大幅降低成本與提升效率也成為更重要課題,而這正好是「物聯網」最能發揮正向影響力的最佳機會。
拓墣指出,雖然台灣物聯網產業發展不如中國大陸迅速,政策支持力道也不如中國政府的強力推動,因此大體而言台灣系統商及服務商發展也較中國大陸電信運營商來得緩慢,但在中國大陸力推物聯網的局勢下,台廠仍可搶搭應用潮,憑技術搶進市場,不論RFID或IC設計領域,台廠都具有研發優勢,在零件與裝置上的技術皆已成熟,無線感測網路(WSN)方面,台灣中、上游段廠商也漸臻成熟,唯WSN下游較缺乏系統整合業者。
另外,台廠也能把握中國未來標準建立的機會,包括自有RFID協定開發及電子標籤國家標準,甚至與中國自主3G標準整合等物聯網相關的協定與基礎建設,藉由中國大陸市場及參與標準建立,進而擴充至全球市場,成為全球物聯網裝置主力出貨地。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