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通膨不足慮政策微調保健康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分析人士表示,2010年通膨水準有所走高,只要保障措施到位,社會及經濟發展也是可以承受的,宏觀經濟政策仍將保持穩定,經濟穩定增長的態勢也不會改變。
據證券時報12月3日報導,雖然各界議論紛紛,有人甚至為想象中的“巨變”憂心忡忡,夜不能寐。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仍將在現有軌跡下保持穩定,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會“出其不意”。
但憂天之人仍是不少,擔心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前無古人”的信貸規模有可能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幾代人的努力和財富有可能因此“灰飛煙滅”;其二,積極政策過快結束,導致經濟失速,二次探底,並陷入一個較長時期的停滯;其三,外部經濟在或有事件的打擊下,產生鍊式反應,沉重打擊出口,進而影響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對通貨膨脹的擔心,雖然並非多餘,但也大可不必因此睡不著覺。在供大於求的局面不發生根本性逆轉的情況下,在糧食生產以及肉蛋禽奶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基本可以不用擔心通膨影響經濟社會穩定的問題。即使在09年低基數的影響下,2010年通膨水準有所走高,只要保障措施到位,社會及經濟發展也是可以承受的。另外不能忽略的是,治理通膨比治理通縮相對容易。
雖然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貨幣流動性極為寬裕,但從歷史的視角看,在近30年中,我們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前無古人”的溝溝坎坎,當時看都曾經是那麼的深不可測或高不可攀。但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經濟執行品質的不斷提高,經濟觸角的不斷延伸,回過頭看,又無不成為一番別致的風景。
對經濟二次探底,並陷入長期停滯的擔心,目前也大可不必過慮。在09年信貸基數的作用下,2010年信貸規模仍將保持“雖適度但可觀”的增長。已開工的建設項目顯然不容半途而廢。大量在建項目的繼續推進,將能保證經濟的穩定增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發展品質的低水準,以及基礎保障設施的低層次保有狀態,都從根本上決定了投資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擔當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角色。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史也證明,這個階段無法逾越。
“迪拜事件”雖然只是嚇了全世界一激靈,但此後類似的或有事件仍有可能對外部經濟環境造成實質性打擊,並產生鍊式反應;另外,可以肯定的是,美歐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既然開了頭兒,就不會輕易罷手。2010年中國外貿形勢確實不容樂觀。但從最近幾個月的外貿數據看,中國外貿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還是具有相當彈性的,對今後的外貿形勢不宜過度悲觀。
若無突發性事件打擾,目前可以肯定,2010年的宏觀經濟政策仍將保持穩定,經濟穩定增長的態勢也不會改變。但由各界擔憂所引發的一系列宏觀政策的微調仍需要我們給予足夠的關注。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在把握住關鍵節點不動搖的前提下,政策的適時微調將保證中國社會和經濟的健康發展。
首先,管理好通膨預期將成為政策調控的重要抓手之一。對於這一點,此前各方面已多有論及,2010年相關政策應該對此有所響應。
政策調整或許將從房地產市場等關係民生的重點領域入手。只有控制住這些領域的漲價衝動,既有預期才有可能打破。具體採取的措施,除了更進一步地增加供給外,對所謂的“剛性需求”、“成本推動”出爐具體的限制性政策也當在可選之列。
其次,在繼續保有足夠比重投資規模的情況下,推動民間投資或將成為相關工作的重點。民間投資的領域、投資深度以及融資需求,都有可能得到進一步拓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資本市場在支援民間投資方面或得到進一步推動;民間資本對環保、節能、高新技術等領域的投資觸角有望繼續延伸。
從目前情況看,房地產等領域高漲的投機性需求,與國內投資環境還差強人意有相當的關係。破除投資壁壘、拓展投資(尤其是民間投資)管道,鼓勵實業投資,對抑制房地產等一些市場的過熱應該有所作用。
另外,在2010年外貿形勢將繼續逆水行舟的大背景下,國家將有望出爐系列相關政策,綜合化解外貿的不利因素,並間接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昇一個層次。一方面,促進居民收入的提昇,以拉動內需,替代一部分萎縮的外需。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推動國內貿易環境改善的政策措施必須落實。另一方面,國家將進一步加快推進對第三世界地區的投資和出口,著力改變現有的外貿格局,贏得主動、贏得未來。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也使中國外貿發展有足夠的上升空間。第三方面,外貿環境的相對嚴峻,貿易摩擦的加劇,也有望促使中國外貿政策更有進取性。這也為提高國內企業的綜合素質帶來了強大動力,一批競爭力強的企業有望在危機後脫穎而出,並帶動中國對外貿易在更高層次發展。
(程曦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