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期市交易"急剎車"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國內期市成交連續大幅增長的勢頭遭遇「急剎車」。綜合三大交易所數據,9月份期市交易總額為12.16萬億元,較8月份16.3萬億的歷史高點,大幅回落25.4%。而統計顯示,1-9月份國內期市累計成交額突破90萬億關口,至90.38萬億元人民幣。
業內人士認為,市場對宏觀經濟走向判斷未明,令9月商品市場波動幅度收窄;而股市成交清淡不僅導致其與期市聯動性減弱,也是當月期市活躍程度驟降的主要原因。
成交額環比全線下滑
各大期貨品種活躍度普遍呈現下滑態勢,成為9月份國內期市的主要特徵。三大期貨交易所數據顯示,上期所當月成交額為7.56萬億元,儘管同比增幅高達205.69%,但環比降幅達18.74%;鄭商所成交1.8萬億,環比下滑19.80%;而大商所成交額下滑幅度最大,當月成交2.8萬億元,環比下滑40.8%。三大市場整體出現萎縮,令國內期市連續8個月的增長勢頭受阻。
分品種看,交易萎縮明顯的上海銅、鋁、燃料油和線材期貨;鄭州菜籽油、強麥和早秈稻期貨;大連玉米、棕櫚油、豆粕、豆油等期貨品種,其下滑幅度普遍在30%-66%之間。此外,為防範風險,投資者在長假前普遍對持有頭寸進行了大減倉,因此,三大市場月末持倉量均出現大幅回落,其中,上海、大連和鄭州的持倉量下降幅度分別為20.98%、30.36%和26.78%。
對於9月份期市交易額出現大幅度下滑,上海中期研發部總經理蔡洛益認為,主要原因是市場對未來的宏觀經濟趨勢暫時「迷失」方向所致。步入9月份以後,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上下兩難的現象,投資者一方面擔憂經濟二次探底,以及中國需求的減弱的利空;另一方面,美元破位下行、市場對通脹預期升溫,以及西方國家經濟走暖對商品有利,多空交織影響市場,令投資者主動減少操作,觀望情緒濃厚。
黃金期貨異軍突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大品種交易活躍度降低的同時,上海期金成為各大上市品種中,成交額等三項指標唯一環比上漲的品種,這也是9月國內期市的唯一亮點。
數據顯示,9月份上海黃金期貨成交額、成交量、持倉量三項數據環比均出現大幅增長。9月份上海黃金期貨成交20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0.05%,環比增長242.92%;成交913532手,同比增長91.24%,環比增長22418%。即使扣除長假前減倉因素,上海黃金期貨月末持倉增幅仍達15.20%。
黃金期貨的異軍突起,與9月份國際金價突破1000美元關口密切相關。9月11日,國際金價收盤價首度站上1000美元上方;9月24日,美聯儲議息會議結束,維持利息不變,延長債券收購計劃;黃金依然表現強勢,並基本確立中期上漲行情,吸引大量資金的介入。
國泰君安研究所認為,近期黃金走強的原因主要包括:美國基礎貨幣和債務激增,通脹風險加大;美元重返貶值趨勢;世界貨幣體系的不確定性開始上升,美元地位下降,黃金重要性回升以及市場期貨與期權的多頭持倉保持在高位等多種因素構成。業內人士預計,由於國際金價在國內「十一」長假期間創下歷史新高,國內黃金期貨有望再度成為10月份資金追逐的對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