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拉動先行消費"短腿"找補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國際金融報)
近期陸續發佈的各方面數據表明,我國經濟向好趨勢日益明朗。但冷靜分析可以發現,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得益於投資的拉動效應。從未來看,抓緊補齊消費「短腿」,實現投資、消費「齊步走」,已成為保證下一步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迫切命題。
數據顯示,2003年以來,我國資本形成率(資本形成額占GDP的比重)已經連續6年維持在40%以上,2008年我國資本形成率高達43.5%,接近世界平均投資率兩倍。今年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率高達37.4%,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加大。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從增量資本產出比(當年固定資產投資額與當年GDP增量的比值)來看,2004年至2008年,我國的平均值已達到5.61,其中2008年高達7.58。但與此同時,我國最終消費率尤其是居民消費率持續下降,消費結構升級乏力。
2008年我國最終消費率為48.6%,居民消費率降至35.3%,均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從現在的情況看,今年以來我國投資增長主要依靠政府投資拉動,民間投資的等待觀望情緒較濃。而消費增長也在較大程度上依賴政策的刺激,目前實施的一些政策效應有可能出現遞減。
處理好投資與消費的關係,首先需要在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加大對民生、科技創新、環保等薄弱領域投資的同時,研究制定促進消費和提高居民收入的相關措施,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其次,民間投資的市場准入門檻急需降低。對於非自然壟斷行業或自然壟斷行業的可競爭環節,可以考慮引入競爭機制,允許民間投資進入,而投資審批、土地、貸款、稅收扶持等方面政策也需要隨之完善。
三是加快推進分配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從長期來看,拉動消費需求關鍵在於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以及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應逐步提高,勞動者在勞動市場的合法權益必須得到保護,要鼓勵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提高勞動者的相對談判能力,建立職工工資穩步增長的機制。
四是切實推動消費結構升級。目前,汽車購置稅減半、汽車下鄉、家電下鄉等政策在提振需求、促進結構調整方面起到了明顯的作用,有關部門可考慮延續實施期限和擴大實施範圍,並繼續採取財政補貼與稅收減免等措施刺激節能、環保、綠色產品的消費需求,引導消費升級。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