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對話學大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金鑫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02 11:44


2009年_2010年,在中國風起雲湧的校外教育市場,“1對1”和“個性化”無疑是兩個傳播頻率最高的流行語。

在這兩個詞匯流行的背後,是一個老行業的新生,一個新模式的成熟,一個同時創造了教育神話和商業神話的新團隊的崛起……


2001年,憑借10萬元資本起家,李如彬、姚勁波、金鑫三個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創立了學大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學大教育),1間辦公室、2名員工就是他們的全部家底。

9年後,這家結合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信息技術,專注于中國教育服務領域的高科技公司迅速成長為中國個性化校外教育的領軍企業。先後在全國40多個一線城市設立分公司和150多所“1對1”個性化學習中心。 學大教育以 “愛,賦予人們學習的靈感” 為教育理念,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孩子們需要個性化的教育和培養方式。致力于傳播先進教學思想,研究先進教學方法,開發先進教學產品,提供先進教學服務,幫助學生和家庭獲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和發展機會。 學大教育聚集教育界的精英,經過多年的教育研究和實踐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全新的教育模式──個性化教育(PPTS);注重學習興趣的激發,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健康的生活心態,規範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 學大教育憑借著一流的師資隊伍、專業的服務團隊、先進的教育輔導系統、獨特高效的教育方法和完善的管理模式,先後幫助數以萬計的中小學生實現了素質和成績的突破,考上了理想的中學和大學。

教師節前夕,記者在學大教育機構總部所在地──北京京師大廈採訪了這個企業的CEO金鑫先生。

學大創造了一個新行業:現代家教產業

記者:作為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以“個性化”教育為特征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請您談談中國校外教育目前的狀況和前景。

金鑫:大家通常所說的校外教育機構,應該是一個比較廣義的概念。而學大所從事的這個領域含義相對要窄一點。它更多是指以課外培訓為主的這麼一個領域,而且是以學科知識為主線。其實,目前中國課外教育的領域,含義是非常廣,市場也是非常大的。有傳統的家教、課外培訓班、網校,還包括一些學習的產品,甚至還包括一些保健品。

但是,這個市場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它沒有被整合,一直處在一種分散的狀態,原生態的,粗放經營的狀態。比如家教市場很大,但都是以個人為主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培訓班也都是地域性的。

這幾年,校外教育市場出現了一種整合趨勢。這種整合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模式的整合,比如,以“學大”為代表的這種個性化模式的異軍突起。“學大”實際上創造了一種新的行業。這種行業就是整合了原來分散的家教市場,包括整合了一部分輔導班市場;

二是品牌的整合。從2006年“新東方”上市以後,一些校外教育機構都拿到了融資,開始做大做強品牌。在基礎教育領域,“學大”做得比較領先。2007年底,我們拿到風投的融資後,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迅速擴張到全國的30多個一線城市,建立了130多個學習中心,把區域品牌壯大為全國品牌。

說到校外教育市場的發展前景,我認為,這種整合的趨勢還會繼續。因為,新的服務模式更符合市場需求。這種有新理念的符合客戶需求的服務模式還會不斷創新,並不斷衝擊和整合傳統教育服務模式。在這種趨勢的帶動之下,很多地方品牌或者演變成全國品牌,或者被全國品牌所整合。

當然,不管校外教育的市場如何發展、壯大,在定位和分工上,它還是作為校內教育的一種補充。只是這二者之間也會互動。是一種不斷相互學習、相互融合的互動。

學大實現了一個千年夢想:因材施教

記者:“因材施教”是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一個教育理想,也是中國人追尋了幾千年的一個夢想。在教育資源短缺與大眾需求高漲的矛盾日益尖銳的今天,這個夢想似乎更加遙不可及。有人說,“1對1”的個性化教育模式的實施,實際上是圓了國人的千年之夢。您怎麼看待這個評價?

金鑫:這個評價也許\是太高了些。但是,說到夢想,學大這個年輕的團隊還真是一個有夢想的團隊。學大創辦8年來,我們一直在不停的探索,目標是要找到一條用現代理念和信息技術為更多的人提供個性化教育服務的途徑。

最開始,我們建立了一個互聯網站。運用最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為家長、學生與老師之間搭建交流平台,從而完成家教服務。通過幾年的運作,雖然也頗有收獲,有30多萬教師成為我們的簽約老師,確實也滿足了部分家長和學生的需求。但我們發現,家教更多是一種個人行為。教學質量保証不了,教師的責任心也保証不了。最重要的是,教師都是孤軍作戰,不可能形成團隊配合,也不可能真正的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

于是,我們想,是不是可以創造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來解決這種弊端呢?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由我們按照全新的教育理念來組織、培訓和管理老師,來組織教學。而且,這種教學理念既不同于傳統的校內教育,也不同于重複校內教育模式的各種校外培訓班。它應該是一種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設置不同教學方案的全新的教育模式。這就是“學大”個性化教育誕生的淵源。

2004年,“學大”在全國率先推出個性化教育方案,經過2005──2007三年的運作與發展。到2007年底,風投介入之前,這個模式(包括教育模式和商業運營模式)已經趨向完善。中間也有一些調整和改變。但是按照個性化的目標,越來越具體,越來越鮮明。

記者:個性化教育的特征是什麼?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接受“1對1”模式的教育?

金鑫:個性化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針對性、個性化,專門解決個體問題。和傳統的學校教育強調共性教育、均衡教育、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的理念不同,我們的團隊、我們的方案、我們的教學計劃全都是針對某個具體的學生個體。

我們認為,所有的適齡學生都適合接受“1對1”模式的教育。因為所有的學生都是一個個體。每一個個體都有一些個性問題,有時候,尖子生也會有問題。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很少能夠每科成績都保持均衡發展,我們就是要幫他們做到“錦上添花”;還有大量中等生和差生,有更多問題需要我們去幫他們解決。所以,我們認為,每個孩子都適合個性化輔導的。

學大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模式和人

記者:學大教育在中國校外教育這個“群雄逐鹿”市場,既創造了教育神話,也創造了商業神話,您認為,學大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金鑫:模式和人。

我們第一個競爭力是服務模式。這種模式非常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的教育問題。

這個模式就是我們自己的個性化教育平台和系統──簡稱ppts系統。

通過這個平台和系統,首先對學生進行測評,從測評中了解學生目前所處的知識結構狀態、優勢與不足,了解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學科學習中所占的比重,然後根據測評情況量身設計學習內容、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學習路徑等,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的情況,對我們的教學團隊進行分工,通過合力使學生的成績提高,從而完成學生的學習目標。比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為學生配備什麼樣的教師、什麼樣的課程,什麼樣的教材,以及什麼樣的測試,這些服務模式都是用ppts這個系統來逐步完成的。

當然,僅有模式是不夠的,因為模式再好,也難免被模仿,系統再好,也代替不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我們的第二個競爭力就是對模式的不斷提升和優化。並且能夠高質量地執行下去。這是“學大”的一種能力──創新能力和執行能力。為了保証這種能力長盛不衰,學大在全國同行中第一個創立了個性化教育研究院,這個院聚集了幾百名教育專家和一線優秀教師。他們的科研成果為學大保持良好的持續的競爭力提供了堅強後盾

我們的第三個競爭力是團隊,學大現在有6000多名專職教職員工,還有更多人以不同方式加盟學大。無論是教學、科研、管理方面,還是營銷和運營方面,學大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都是一流的。

學大教育的“名師”觀:適合就是最好

記者:“個性化”模式成功\的關鍵是要調動大批優質的教師資源。然而在中國,優質教師資源短缺是個社會性難題,學大教育在發展過程中是如何整合師資隊伍,以確保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金鑫:首先要說明的是,學大的“名師”觀與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名師”觀是有本質區別的。

我們的個性化教師的概念是:最適合你的老師就是你的“名師”。因為學大的個性化的服務體系、服務團隊為學生提供的是個性化的服務方案。雖然教師的角色占其中的一部分,但並不是說百分之百依賴教師。我們對教師的要求就是能夠充分理解學大的個性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能夠按照學大的個性化教育輔導體系來執行。我們會通過個性化教育輔導系統平台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科學管理學習,以及進行後期的跟蹤服務。教師更多是處在執行層面。這個平台系統里有咨詢師,有學習管理師,有學科教師,有心理教師,有教育專家,他們共同為孩子做學習規劃,學科教師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現在,很多人理解“1對1”就是一個教師對一個學生,其實,這是一種誤讀。在學大,我們實施的是一個教育團隊對一個學生的策略,發揮團隊和系統的整體作用。

總之,雖然我們的教師並不可能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名師”,但我們會根據學生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最匹配、最適合的老師。

其實,所謂的傳統意義上的“名師”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名師”的“名”達到了一定高度,也很難用他的方法為基礎較差的學生補課。而且“名師”本來就是稀缺資源,不可能做到一個名師帶一個學生。

學大這幾年發展很快,專職的師資隊伍已經發展到6000多人。我們的策略是要打造符合個性化教育理念的屬于學大自己的“名師”隊伍。我們在招聘教師時有基本的素質要求,比如師範院校畢業,有教師資格証,有教師從業經驗,有團隊合作精神等等。再經過系統的培訓和打造,最後成為合格的個性化教師。

記者:社會上一直有人認為,民營教育機構介入校外教育市場,是對傳統教育模式下公立學校的挑戰,是搶了公立學校的“飯碗”。您怎麼看待這二者的關系?究竟是狹路相逢的“冤家”,還是可以取長補短的“朋友”?學大在拓展生存空間的過程中是如何處理與公立學校的關系的?

金鑫:學校教育作為集體化教育,它的體制,它的分工,它的使命,都決定了它無法滿足每個學生個體的不同需求。但是,這種需求又不容忽視,它是現實存在的,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對個性化教育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高漲。這種需求目前只能依靠體制相對靈活的校外教育機構來解決。所以,我們認為,校外教育機構與公立學校的關系是一種分工合作、取長補短的互補關系。學大在這個方面應該說是很典型的代表。

校外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學校的支持,反過來,校外教育機構在教育體制、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上作出的探索,對學校教育的改革和改進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因為從長遠看,教育向個性化方向發展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學大這兩年市場拓展的速度非常快,2008年的增長速度是500%,我們的身影已經遍布到了幾乎中國所有的一線城市。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我們一直注重,也越來越多地尋求與學校教育的合作。包括與學校進行各種形式的教學、教研交流。我們會把最新的經驗和心得介紹給學校,學校也會幫助我們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政策和考試要求。

學大教育的追求:熊掌和魚兼得

記者:近年來,中國校外教育市場得到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是得到了資本市場(風險投資)的青睞,包括學大教育在內的一些知名校外教育機構陸續得到了風險投資機構注入的大額資金。但也有人認為,風險投資的介入是一面雙刃劍,它有可能是“催化劑”,也有可能是“催命鬼”。您如何看待風投介入後的利和弊?如何在快速擴張與穩健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

金鑫:學大是被“風投”青睞的親身經歷者。但是,我們的頭腦一直很清醒。作為民辦教育機構,首先一定要清楚“風投”的目的是什麼,如果這點沒想清楚就不要去融資。“風投”是資本的產物,它是要求獲得高額回報的,將來也是要退出的,它不可能陪你玩一輩子。“風投”的好處是能夠帶來大額資金,同時也帶來很多先進的經驗,能夠促進我們和國際市場接軌。所以,面對“風投”一定要分析利弊,如果你能接受這個風險,就融資;如果接受不了,還是要三思而後行。其實“風投”本身也是有風險的,給你的錢有可能創造神話,也可能血本無歸。這些大家一定要達成共識。

其次,要找合適的合作伙伴。無論是來自國內還是來自國外。要達成合作,一定要精挑細選。要找到能夠認同你的基本價值觀、能夠和你擰成一股勁,融合成一個整體的“風投”機構,而不能出現思想不一致、行動不一致、利益不一致的同床異夢的“風投”機構做伙伴。

我說的這兩點很多人都沒想清楚就去做了。所以出現了很多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學大教育想得非常清楚:我們是要借力“風投”,而不是讓“風投”成為羈絆我們發展的繩索。

很慶幸,我們尋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鼎暉創投。他們給我們的支持和幫助不是用金錢所能衡量的。學大教育融資以後,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因為“鼎暉”有很好的投資經驗和一些連鎖的管理經驗。是能夠幫助我們提高整體管理水平的,包括幫助我們做一些戰略規劃、財務分析,讓我們進入一個新的管理層面。

“鼎暉”自身的心態也很好。他們不會要求學大在短期內一定要做到什麼程度,一定要上市,一定要怎麼樣。在發現我們的“車速”過快時,“踩剎車”的往往還是“鼎暉”

所以,我們認為,在解決了上述的兩個問題後,“風投”就一定是一個催化劑,幫助你“更上一層樓”“一覽眾山小”,不僅看到國內市場,也可以進軍國際市場,比如,學大近兩年與美國、韓國、日本以及香港地區的合作,也是得益于“鼎暉”的引領和幫助。

當然,我們也很清楚,我們現在所從事的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教育有它自身的獨特規律,當市場利益傷害到教育規律時,我們和“鼎暉”的選擇是一致的:寧可犧牲發展速度,也要嚴格遵循教育規律。

我們也一直在達成好的教育效果和追求最求最佳商業利益之間尋找平衡點。都說“熊掌和魚翅不可兼得”,我們卻堅持認為,只要找到了二者之間的平衡點,兼得也並非不可能。學大也許\有點“貪”,我們的追求就是:熊掌和魚翅兼得。

記者:聽說學大教育計劃2010年在國際証卷市場上市,請您展望一下學大教育上市後的發展規劃。

金鑫:我們有這樣的計劃,但是具體進度還要看公司發展的狀態以及資本市場的狀況。

關于上市後的規劃,我們認為上市不是目的,它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會站在一個比現在更高的起點上思考和做事。並且有更多的資金、更好的團隊、更高的目標。我們希望能夠整合更多的資源、團隊和更好的模式來提升和完善學大教育的服務,能夠幫助中國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享受到高質量的個性化教育服務。

同時,我們希望能夠把我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帶到國外去,也就是幫助中國的教育走出去,實現國際化的交流。成為國際化品牌後,我們會把中國的文化帶出去。因為中國教育確實有很多優秀的東西。在我們之前,往往都是西方的教育進來,我們只有盲目的去崇拜,去追隨。其實,有著5000年燦爛文明的中國的教育還是有很多好的東西可以發揚光大的。學大現在倡導的個性化教育理念,就是源自于2500多年前孔老夫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現在,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漢語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包括中國5000年的文明,正在產生日益深刻的影響力。我們要幫助中國的優秀文化國際化,讓中國的這種軟實力軟影響力迅速覆蓋\到全世界去。

關于上市之後的具體目標,我們是想通過五到十年的努力,使學大教育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教育集團。當然,要實現這個目標,學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學大教育的使命:做行業的領跑者

記者:您對中國校外教育市場未來的發展態勢作何評價?您認為,可能制約這個行業快速和健康發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作為這個行業的領跑者,學大教育希望為中國校外教育市場的良性發展做哪些貢獻?

金鑫:關于中國校外教育未來的發展態勢,從服務形式看,我認為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創新,新的教學模式和服務模式會越來越多。創新將成為一種主流。其原因有二:首先,傳統的、落伍的東西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新技術的誕生逐漸被淘汰,新的、有生命力的東西會應運而生;其次,將來的校外教育市場還會出現進一步的整合,其中,有些方面會越來越細分,在每一個細分的市場中都會出現領袖型的教育品牌,並且,通過這些領袖型機構的整合,使這部分市場由原來分散的、凌亂的區域化市場走向成規模的,有統一理念和品牌的全國化市場。

可能制約這個行業快速、健康、有序發展的不利因素:首先是這個行業的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說大環境方面的因素、政策對課外市場的定義,但我們相信國家還是鼓勵和提倡校外教育大力發展的。因為現代教育本來就是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課外教育三個部分組成的。只有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這個社會才能穩定、和諧地發展。我們國家多年的積弊是,一條腿長(學校教育)兩條腿短(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現在的校外教育不是發展過剩了,而是剛剛起步,方興未艾,所以,必須大力扶植。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這個行業的發展還處在粗放階段,隊伍良莠不齊,管理相對滯後,可能有一些不良機構會成為這個行業的傷害者。比如說,有投機行為,過多注重短期效益,這些做法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反映,處理不當,甚至會殃及整個行業和領域。

作為這個行業的領跑者,首先我們會繼續加強自身建設,包括教學質量、產品研發、技術和系統的升級等方面。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創造一種高質量的行業標准,也就是說,讓未來的個性化教育服務能夠有一種可檢測、可衡量、可評價的行業標准,突破現在這種參差不齊的局面。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把個性化教育服務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成為一種質量可量化、可控制的高水平的教育服務。

來源:學大教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