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核心競爭力:以變革求勝

鉅亨網新聞中心


匯添富基金與《上海證券報》聯合主辦“尋找最具成長性的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巡禮之美的電器(000527)

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總有那么一種草根力量,逆風飛揚生機勃勃;在中國經濟的前進中,總有那么一股創新精神,挺立潮頭勇做先鋒。

這一力量和精神的背后時刻閃現著的是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身影,它們三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已然讓我們印象深刻。在今天,自主、創新、活力成為新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民營企業又將怎樣開啟新的帷幕?

匯添富基金聯合本報推出“尋找最具成長性的民營企業上市公司”系列巡禮,重新解讀品味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歷史、今天和未來,再將草根力量和創新精神呈現于眼前。


尋找最具成長性的民企上市公司,也是尋找新形勢下的財富創造的路徑和機遇。

美的電器(000527)成長史

美的電器于1993年10月4日發行A股,11月12日上市,發行價格8.45元,截至2009年12月31日,A股自發行首日起的復權收盤價為685.69元。在過去的16年內,股價復權累計漲幅3709.39%。截至2009年底累計現金分紅為21.45億元。

1992年,作為鄉鎮企業產權改革的首批試點企業,美的電器在原廣東美的電器企業集團的基礎上進行內部股份制改造,1993年10月4日公開發行A股2277萬股,募集資金1.84億元,11月12日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17年來,美的電器成長的穩定性十分突出。1993~2009年,公司資產總額由15.53億元增至316.6億元;銷售收入由9.36億元增至473億元;利潤總額由1.49億元增至25.1億元;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上市當年的50倍和17倍。

上市17年來,美的電器一直保持盈利記錄,截止2009年12月31日,累計實現利潤122.5億元。在公司獲得高速增長的同時,美的電器先后15次派現共19.36億元。另外,美的電器共送轉股8次實現股本擴張,分紅及擴股水平在國內上市公司中居于前列。

截至2010年3月31日,公司總市值466.79億元。

美的電器是國內家電類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民營企業。強大的并購整合能力、清晰的人才培育及激勵體系,被認為是美的基業長青的基礎。而善于學習和變革的民營企業機制,成為美的的核心競爭優勢,這也是眾多境外投資者對它情有獨鐘的關鍵所在。

在被認為利潤稀薄、生存艱難的家電行業,這家廣東企業的生存智慧在于從未把單一的商業邏輯走到盡頭,美的始終在積極嘗試家電行業中的重大戰略——相關多元化下的絕對專業化、擴大產能實現規模優勢、并購及資本運作。

美的的名字在中國已是家喻戶曉,原本是一家“游走于邊緣”的社隊小作坊,今天已然發展成為銷售額將超千億元的跨國家電企業。作為國內首家上市的鄉鎮企業,美的電器上市17年以來,歷經了“所有制的變革、管理模式的變革,產品技術的變革”等一系列的重大變革。

1992年:所有制變革奠定基礎

1992年,順德率先在國內進行綜合配套改革,其中的核心就是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這給美的帶來了一個跳躍發展的契機。

在當時中國的十大鄉鎮企業中,百強縣之首的順德占有五席,而美的只是其中較小的一家,并沒有把握成為股份制改革的試驗田。由于美的積極申請成為試點,在1993年股份制改革完成后,美的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

進入21世紀,在鄉鎮企業的新一輪改制中,美的再次走在前頭,通過一系列的改制,美的成功實現了鄉鎮上市公司的首例MBO,管理層成為美的電器大股東,地方政府成功退出,從此美的電器成為產權明晰的民營股份制企業。

反觀當年不少曾經輝煌一時的民營企業,由于未能有效的完成所有制的改革,而最終消亡與茫茫商海中,美的所有制的變革,奠定了其發展的堅實基礎。

1996年:管理模式變革激發活力

美的的事業部制的分權管理模式,在國內家電業中最具特色的。美的的分權管理模式,其實源于一次突破瓶頸的變革。

在美的1993年成功上市后,迎來了一段高速發展的時期,但到了1996年,在營業收入達到30億元以后,美的卻碰到了“天花板”,營業收入首次出現大幅滑坡,空調銷售排名甚至下跌到第7位。

為了突破這個瓶頸,美的借鑒了日本家電企業的經驗,改革公司架構,實施以產品劃分的事業部分權制。美的的改革邏輯是,30億元既然是管理的極限,那么將企業切分成更小的個體,比如每個事業部的規模變成6億元,那么在事業部成長到30億元之前,還有5倍的成長空間。

美的的事業部,實行目標經營責任制,事業部總裁擁有高度的獨立自主經營權,實際上已經不亞于獨立的企業。而且集團內部的事業部之間的業務往來,也是按照市場化的原則進行。

通過構建了完善的分權授權制度,美的電器不但突破了管理瓶頸,而且每個事業部的主要產品,在2006年已全部進入全國前三強,而美的集團則成為綜合實力第一的白色家電龍頭。而經過多次調整后,上市公司美的電器相當于美的集團下屬的制冷家電事業部,而上市公司內部根據產品劃分的家用空調國內事業部、家用空調國際事業部、中央空調事業部、洗衣機事業部和冰箱事業部等等,而每個單項事業部在其自身的領域,從2008年開始,已全部進入國內的前兩名。

1998年:技術產品變革保證增長

美的電器的成長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在進行,從08年9月美的電器在國內推出第一個直流變頻空調系列以來,到2010年初,美的電器的變頻空調已經占據了國內27%的市場份額。而在08年以前,國內空調領域仍是傳統定頻的天下,變頻份額僅占7%左右,而這7%的份額中,外資品牌占絕對優勢。

我國的家用空調市場,從08年啟動變頻空調市場到09年中期變頻空調成為主流,僅僅用了8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一次產品升級換代,而美的電器這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在變頻空調暢銷排行榜中,美的囊括了暢銷前十型號中的前四名。

在美的電器看來,企業的快速成長,最為重要的因素是高度注重創新能力。以快速完成變頻空調的變革為例:美的電器從1997年就開始通過OEM形式生產變頻空調的模式,引入變頻技術。2004年美的電器與通過與有“變頻鼻祖”之稱的日本東芝合作,引入東芝工廠先進的制造管理模式和6西格瑪品質控制系統,與出口日本產品共用品質檢測實驗室群,全面應用美的東芝聯合研發成果。

正因為有了多年的技術積累,令美的電器能夠在短時間內推出5大系列,10多款機型的國內變頻空調產品,迅速在突然啟動的國內變頻空調市場中取得先機。

回顧美的空調的發展歷史,通過科技創新來提升產品力,依靠高品質、高科技含量、創新的用戶體驗來占領市場、領跑市場,是美的保持高增長率的關鍵之一。幾乎每一年,美的都能推出一到兩款新產品,成為空調市場新增長點。

比如1998年,美的率先推出業內第一款換氣空調,取得了單個系列銷量超過30萬套;2001年,推出國內第一款四面出風的掛式空調;2003年,國內首推靜音空調,美的空調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核心的研發團隊憑借此國際領先的降噪技術,獲得了國家權威部門頒發的大獎;2005年,推出國內第一款健康空調,空調過濾網具有了除菌、抗菌材料、全拆洗、換氣等多種功能,成為當年空調銷量冠軍;2007年,推出國內第一款全自動除塵空調,免除了空調需要人工維護的麻煩;2009年美的又推出了國內第一款廚房專用空調,準備開發目前還是一片空白而又空間巨大的廚房市場。

前路所向:向世界級白電供應商發展

目前,美的電器已經連續多年保持業內龍頭地位,主營的空調、冰箱、洗衣機和空調壓縮機的市場占有率均進入國內行業三甲,即將擴產的冰箱壓縮機也爭取達到國內第一位。

按照美的集團的“十一五”規劃,2005年,美的集團銷售530個億,預計2010年將順利實現1000個億的目標。以這樣的規模,美的集團將躋身世界500強企業之列。

作為美的集團旗下最重要的白色家電產業唯一運作平臺,上市公司美的電器是集團發展最重要的一環。早在2007年初美的電器就提出了“352”戰略——準備在3-5年內進入國內白電領域的前2名,全球白電行業前5名,成為年銷售收入在100億美元左后、在全球范圍內擁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消費類白色家電企業。

對于未來的發展,美的電器提出了加速發展五大產品戰略單元,既“技術驅動、卓越運營、全球化、創造可持續、盈利性增長”,并成為世界級白色家電供應商。

民營活力基金看民營之活力

說到民營一詞,最近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剛剛過去的兩會。其間,胡錦濤總書記參加的第一個會議就是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別會議和聯組討論。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毫不動搖地鼓勵、引導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這無疑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它傳遞出民營經濟在政策面所受到的高度重視。

無獨有偶,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與工商聯界政協委員座談時也明確表示,資本市場是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民營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同時,也為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注入了動力和活力。

在兩會結束后不久,又一則有關民營經濟的消息再度吸引了大眾的眼球。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

特別讓人關注的是,這次會議上除了強調落實05年2月出臺的非公經濟36條之外,還提到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將民辦社會事業作為社會公共事業的重要補充,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交通電信能源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國防科技工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領域,興辦金融機構,投資商貿流通產業,參與發展文化、教育、體育、醫療、社會福利事業。

相信這些表述讓那些拼搏在經濟最前端的民營企業家興奮不已,對于整日浸淫在證券市場中的投資者而言,似乎也看到了不少的投資機遇。當然,作為中國首只民營企業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我內心的感受不言而喻。

在我看來,調結構、保增長、新經濟,這些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發展的關鍵詞,可以說是最典型、鮮明、集中地體現在了民營企業這個群體中。變革的動力、自主創新的精神以及隨時應變的靈活機制都使得民營企業“船小好掉頭”的優勢在市場競爭中一一呈現。

在我看來,民營企業的活力除了依托于草根力量天然所成之外,更多的是因所處的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而決定。往前追溯三十年,正當改革大門一開,如無社會經濟的逐步開放和政策監管的開閘,相信民營企業也未能如雨后春筍般煥發勃勃生機,更何談成為眼下當仁不讓的創新先鋒?

現在,作為一個基金管理者,能為那些對民企有興趣、有信心的投資者打理資產,我非常高興和感慨,高興的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在逐漸認識到民營企業的投資價值,感慨的是民營企業所處的中國經濟仍然穩步向上,同時民營企業面臨越來越好的政策支持,當然更感慨首只民營基金能生逢其時。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