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蔣公誕辰紀念日的不同意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01 10:35


「蔣公誕辰紀念日的不同意義」(繆宇綸報導)

10月31號是故總統蔣中正誕辰,由於外在環境的變化,這個日子從過去「萬民歡騰」的國定假日,變成現在的紀念日,紀念的理由也逐漸被大家淡忘,但是大家或許不知道,10月31號也是榮民節,用以表彰退除役官兵對國家的貢獻。行政院退輔會日前舉行榮民節大會,馬總統應邀出席致詞。總統表示,回顧中華民國國軍對台灣最大的貢獻,就是光復台灣、保衛台灣、建設台灣,以及守護台灣。總統強調,沒有對日抗戰的勝利,沒有三百多萬國軍官兵的犧牲,就不會有台灣光復『去年我到金門去參加古寧頭戰役60周年,心裡面也是非常感動。那場戰役時間只有三天,但是非常慘烈......這場戰役在國民革命軍的歷史上不是最大的,但是非常關鍵,有了場戰役,才遏阻了共軍侵略的趨勢,使他無法佔領金門,更不要說攻佔台灣,也因為這樣確立了兩岸60年分離共治的歷史格局......』


總統說,也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在台灣整軍經武,建設台灣。而講到建設台灣,榮民弟兄參與了曾文水庫、橫貫公路、北迴鐵路、台中港等多項國家重大建設工程『60年來,榮民一共興建了483公里的鐵路,39座橋樑,28宗大型水利工程跟15處港口,90件重大工程。那個年代還不像現在,有現代化的工作機具,往往就是圓鍬、十字鎬,整天沒日沒夜地投入,也因為榮民參與建設,才讓當時的台灣能一步步地復興起來!』

談到守護台灣,總統肯定國軍部隊在救災工作中的表現,也提到榮民伯伯們以另一種方式守護台灣『我們的榮民伯伯年紀大了,也許沒有辦法去救災,但是各位可能知道,最近有一位樊恩溥伯伯,捐出了兩百萬元,一生的積蓄;我自己去探望過的一位尹殿甲老先生,他拿出一生積蓄七百萬元,捐給11個慈善團體,他住在清水,我去看他,致送他十萬塊錢的紅包,沒兩天他又捐出來了,真的是讓人非常感動;然後在台南市有一位榮民伯伯李希文上校,他去世前把他八百萬的一生積蓄捐給了瀛海中學跟台南高商;花蓮吉安還有一位洪中海伯伯,捐出了六百萬元,幫助花蓮地區的榮民。各位,有錢人捐個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億不算什麼,這些榮民伯伯退伍之後,拿的是政府發給他們,非常有限的退休俸,這樣一點一滴,省吃儉用省下來的,捐出來給公益之用,這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守護台灣!』

此外,10月31號也是救國團的團慶。救國團成立之初,原本具有類似「青年團」的動員功能,但隨著時代的變化,救國團的功能也逐漸轉型,大家所熟知的青年自強活動,曾經是四、五、六年級生的共同記憶,但救國團也不只是一個搞活動、辦團康的團體。救國團在各地設有62處教育中心,提供從青少年到老年人的各種教育課程,「張老師」專線更先後輔導了230萬人次,副總統蕭萬長肯定救國團從政府組織轉型為民間社團,是政府很大的助力『救國團這樣的一種青年服務的工作一直在做,而且現在做得普及面更廣,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救國團在過去58年來,對國家社會非常大的貢獻!』

不論是榮民還是救國團,都曾經被部分政治人物貼上「特權」的標籤,但榮民前半生為國犧牲奉獻,後半生建設台灣,更省吃儉用,把一生積蓄捐做公益,實在有必要正面看待他們的貢獻,尤其全募兵制即將上路,未來的退輔工作將是長期性的工作,「榮民」一詞不該被繼續污名化;救國團是時代的產物,用今天的角度看,或許有些不合時宜,但也不能因此一筆抹煞救國團對社會的貢獻,何況這麼多老骨頭們的年輕記憶,又豈是政治語言能抹煞的?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