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爭端白熱化 中國限制出口歐美日聯合施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0-30 18:00
中國決定限制稀土出口配額,使得長期以來廉價從中國獲得稀土的日本、歐洲和美國感到不安。近期以來,日本、歐盟和美國輪番出面,指責中國的稀土政策。
據新華網10月30日報道,人民幣匯率引發的爭端還沒有消退,稀土爭端已經白熱化。中國決定限制稀土出口配額,使得長期以來廉價從中國獲得稀土的日本、歐洲和美國感到不安。近期以來,日本、歐盟和美國輪番出面,指責中國的稀土政策。在即將舉辦的G20峰會上,美國、歐盟和日本很可能聯合起來,就人民幣匯率和稀土問題,向中方施壓。
對于外界的指責,中方表示,管控稀土資源是中國的主權權利,也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定。
各國在指責中國稀土政策的同時,也在加緊開發中國之外的稀土資源,以減輕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稀土問題成G20峰會焦點話題
今年7月,中國宣布把稀土年出口配額下調40%。9月份,業內傳出中國對日本實行稀土“禁運”的消息;10月19日,《紐約時報》引述三名美國稀土行業官員話稱,繼9月對日本實行稀土“禁運”后,中國又停止對美國和歐洲的稀土出口發貨。該報道引起西方一片驚惶。
日本率先起來指責中方限制稀土出口。10月24日,日本經濟產業大臣AkihiroOhata表示,已促請中國重啟向日本稀土出口。日本貿易商及政府官員們均表示,過去一個月因“釣魚島”爭端升級,中國頒出稀土出口禁令。
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特于10月26日表示,歐盟不能在稀土問題上完全依賴中國是“很明顯”的,全球應該“對此達成共識”;德國經濟部長布魯德雷也表示,稀土資源愈發稀缺,德國已經受到了嚴重影響。壟斷此類金屬的行為是對全球的挑戰,必須在下月在韓國召開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上提出這個問題;德國工業聯合會當日還呼吁,美國和歐洲應協同合作,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美國白宮在本周早些時候表示,總統奧巴馬可能會在11月份于韓國首爾舉行的G20峰會上,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稀土問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10月28日從美國檀香山出發,開始了其為期13天的亞太行程。她在檀香山表示:“美國及其盟友應減少對中國稀土生產的依賴”。這是美國高官就此主題發表的最為直率的言論之一。
外電最新報道稱,美日等國家正謀劃將稀土問題提上二十國集團(G20)首爾峰會議程。
中方稱管控稀土資源符合WTO規定
對于外界紛至沓來的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近日表示,管控稀土資源是中國的主權權利,也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定,不違反中國的入世承諾。限制重要自然資源的出口也是各國的普遍做法,在這方面指責中國是沒有道理的。
[NT:PAGE=$]
其實,早在此前的10月6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第六屆中歐工商峰會時已明確表示,中國沒有封鎖,也不會封鎖,但是中國對稀土加以控制是必要的。
“中國對稀土的開采、生產和貿易都實行了有序管理,這樣的做法符合世貿組織規則。”10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朱宏任作上述表示。
朱宏任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出口國。在中國的稀土以往的生產過程中,確實存在著開展方式粗放,資源浪費嚴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一些企業環保意識薄弱,環境污染比較嚴重。中國稀土生產應用和出口既要考慮促進經濟發展,又要考慮保護資源環境等等各方面的綜合因素。“中國不會把稀土作為討價還價的工具,中國希望在合作、發展和共贏中實現與各國在稀土資源利用上的互利合作,同時保護好這樣一個不可再生的資源。”
《紐約時報》10月28日援引中國4名行業官員的話稱,中國海關于10月28日已恢復向美國、歐洲和日本的三個地區的稀土出口。據報道,這些官員還表示,盡管如此,中國向日本的稀土出口仍將面臨嚴格審查,出口貨物時間也將被推遲。
明年我國有望設立稀土儲備制度
近幾年以來,中國一方面在逐步消減稀土出口配額,一方面在加大國內的整頓力度,希望實現稀土資源的有序開采。中國加大稀土資源管控的背后,是國內對稀土需求的快速增長及稀土資源的大幅減少。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工業品處處長晁寧近日指出,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在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資源中的占比為30%。而在1996年,我國稀土儲備在全球的占比為43%。“按現有生產速度,我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我們不排除中國將從向全球供應這些資源到依賴進口轉變的可能性。”
為了更好地使用稀土這一珍貴戰略資源,業界從幾年前就開始醞釀建立稀土資源儲備制度。日前,記者從中國稀土學會獲悉,明年我國有望設立稀土資源儲備制度,加大稀土戰略資源儲備量。國土資源部也公開表示,我國稀土戰略資源儲備制度試點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并有望全面展開。
我國最大的稀土生產企業包鋼稀土已在今年上半年初步進行了企業自發收儲。包鋼稀土的原料收儲方案所需要的儲備資金主要由企業自行承擔,內蒙古政府貼息1000萬元。10月14日,國土資源部開會討論了內蒙古稀土開發方案,肯定了內蒙古稀土整治取得明顯效果,并表示要全面推動稀土戰略資源儲備,盡快建立全國輕稀土開發聯動機制。
■各國打起稀土大戰
日本 加強與印度合作開發稀土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費國,生產混合汽車和其他大部分家電產品的磁石部件等都必需的稀土原料全靠進口,其中九成以上從中國進口。為了減輕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此前日本已與蒙古和澳大利亞達成了開發稀土的意向。
[NT:PAGE=$]
日本首相菅直人與印度總理辛格10月25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將加強稀土和核能等方面的合作。印度是世界第5位稀土資源國,稀土儲量310萬噸,占全球儲量的3%;印度稀土總產量占全球的2.2%。
此外,日本首相菅直人本月底出席在越南召開的東盟擴大首腦會議期間,還計劃與越南討論開發越南稀土的投資、貿易合作。據越南《勞動報》10月29日報道,越南資源環境部副部長阮文德稱,現在尚未確定越南的稀土具體儲量,還在勘探和檢驗過程中。
10月8日,日本政府出臺了財政支出規模約5萬多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一個重要措施,就是開發稀土類替代品。
美國 開啟本土稀土礦生產
美國是世界第三大稀土國,稀土儲量達1700噸。不過,由于中國稀土價格低廉,美國早在20年前就關閉了本土稀土礦的生產,全部依賴從中國進口。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表示:“美國及其盟友應減少對中國稀土生產的依賴。”為打破中國控制稀土供應的局面,美國鉬礦公司最近開始籌備恢復芒廷帕斯稀土礦的開發工作(該礦是美國最大的稀土礦),預計年產能在1萬噸以上,并有望于未來兩三年內投產。鉬礦公司表示,計劃在2012年年底前,將集團在美國的稀土年產量大幅提升至2萬噸,并以中國的一半價錢,搶占1/6市場。
德國 以技術換稀土
德國經濟部長布魯德雷前日表示,德國大多數工業材料依賴進口,該國工業基地正感受到稀土供應短缺的影響。自由貿易協議必須適用于所有商品,特別是稀土資源。任何國家要保持在國際市場的活躍度,就必須同時開放本土市場。
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凱特爾說,原材料已不再僅是采購問題,已逐漸成為地緣政治問題。該聯合會原材料政策小組主席格里洛則表示,中國對德國的貨品和技術均感興趣,德國可以此換取中國稀土。
■背景
稀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特別是在汽車、家電、計算機、新能源和尖端武器上有著廣泛的應用,被喻為“工業味精”。中國稀土儲量占據全球的三分之一,但產量占據了97%。長期以來,我國稀土低價出口,被稱為“黃金賣了泥巴價”,歐美日等則大量進口。
[NT:PAGE=$]
■鏈接
稀土概念 資本市場大受追捧
昨日,A股大盤震蕩收跌,而稀土板塊卻逆勢走強,再度以4.13%的漲幅位居漲幅榜第一,其中津濱發展放量漲停,這是該股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封于漲停板,此外,還有中鋼天源、中科三環、天通股份、橫店東磁、寧波韻升以及廈門鎢業共計7只稀土概念股逆勢漲停。
代表稀土概念行業走勢的稀土永磁概念指數從6月末的1075.88點,一路飆升到昨日的5125.17點最高位,四個月時間漲幅高達376%,成為股市的“牽引機”。隨著股價的不斷攀升,稀土永磁板塊的估值扶搖直上,截至昨日,稀土概念板塊的加權平均市盈率為70多倍,平均市凈率6倍多。
不但A股的稀土概念在上演瘋狂行情,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底至今,美國的稀土類股票已整體上漲了12倍,在最近一個月內更是累計上漲了35%。
■最新動態
商務部設定明年部分稀有金屬出口配額
中國商務部昨日表示,政府已經設定了明年部分稀有金屬的出口配額,這其中包括鎢、錫、銻、鉬和銦等。
商務部昨日發布公告稱,明年鎢及鎢制品的出口配額為1.57萬噸;錫及錫制品的出口配額將被限制在1.89萬噸;礬土及白銀的出口配額分別為83萬噸和5670噸;銻、鉬和銦的出口配額分別為6.03萬噸、2.55萬噸和233噸。
(吳蘭蘭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