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聯合證券報告稱經濟面和政策面將好于預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華泰聯合證券第二季度宏觀報告顯示,外部環境無需過于悲觀,未來一段時間,經濟面和政策面將好于市場預期。而短期繁榮后可能造成新的不確定性。
據中新社4月2日報道,華泰聯合證券第二季度宏觀報告顯示,外部環境無需過于悲觀,由于政策上刺激反應性的不對稱,或管理層對外部風險過于強調,調控政策將顯得遲疑滯后,經濟在原有結構下運行仍將慣性增長,未來一段時間,經濟面和政策面將好于市場預期。而短期繁榮后可能造成新的不確定性。
華泰聯合證券4月1日發布報告稱,2010?年經濟“最復雜”主要在于外部經濟的不確定性。歸根結底,這種不確定性來自兩個可能性:主權債務危機導致的匯率波動和美國經濟二次探底導致的外需萎縮。
匯率波動風險可以通過資本管制和匯率管理屏蔽,從庫存調整的角度看,補庫存結束并不意味經濟復蘇中止。庫存調整具有內在周期性,此輪補庫存約在2010?年三季度結束。但再次去庫存并不意味著經濟的周期性下滑,因為庫存周期并不等同于投資周期和經濟周期。在二次去庫存期間,生產和消費雖然增速放緩,但依然處于正常增長水平。
從美國經濟增長到中國出口,可以形成這樣的判斷:即便不考慮市場份額的擴大,中國出口依然在改善過程中。即便美國再次去庫存,中國的外需不會顯著惡化。
由于國內消費穩定、出口復蘇,通脹風險和地方政府財政違約風險成為更重要的問題,這將導致投資增速下行成為確定性趨勢。在二季度及以后的一段時間里,中國經濟運行仍然架在出口和投資的兩個輪子之上,經濟增長動力轉換到國內消費,仍是一個艱難而耗時的過程,在此之前,中國經濟仍在舊結構下運行。經濟增長動力向國內消費轉換仍是一個艱難而耗時的過程。投資與出口的動力趨同,這是舊結構下一種被動的新平衡,因為外需的恢復主要來自外力因素,而投資的減速源于對風險的擔憂。
國內情況看,貨幣信貸嚴格受控,流動性將趨勢性下滑。出于風險考慮,貨幣政策顯著偏好于數量型工具。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通脹仍將溫和可控。貨幣政策退出先于財政政策退出,這也導致政策退出時數量工具堅決,價格工具遲疑,從而貨幣政策難以“真正”退出。出于對不確定的擔憂,短期內保增長優先于調結構,決策當局的遲疑增加了政策預期的難度。
調結構政策的四個層面:財政激勵、政策引導、制度變革和風險控制。政策踟躇表現在,制度變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投融資制度改革等)和財政刺激(減稅或補貼)政策短期內不可期;政策引導(產業和區域振興)符合經濟發展要求和決策層偏好,值得期待;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問題和房地產市場等的風險防范,取決于管理層對風險的容忍底線。以此看來,產業振興和區域振興仍將持續成為熱點。
總之,外部環境無需過于悲觀,由于政策上刺激反應性的不對稱,或管理層對外部風險過于強調,調控政策將顯得遲疑滯后,經濟在原有結構下運行仍將慣性增長,未來一段時間,經濟面和政策面將好于市場預期。而短期繁榮后可能造成新的不確定性,但這一不確定性可能主要來自內部。
(程曦?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