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小筆電 催生PC業破壞性創新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綜合外電 2009-06-13 06:00
早在1990年代,各大PC廠就曾嘗試推出低價而功能簡潔的筆記型電腦,但因為擔心吃掉傳統筆電的營收,最後不了了之。直到2005年呼應慈善計畫「One LaptopPer Child」(一孩童一電腦)而出現超低價筆電後,才啟發了華碩(2357-TW),2007年Eee PC遂正式問世。
時機堪稱完美--幾個月後,全球信用危機爆發,Intel(INTC-US)同時推出低價省電的新微處理器「Atom」。截至2008年底,華碩賣出近500萬台 EeePC,同業也一窩蜂全部加入研發小筆電的浪潮。
市調機構 Gartner預估,今年小筆電出貨量將達2100萬台,較去年翻升近一倍,佔整體筆電市占超過15%。
市場需求越來越多樣,小筆電也從原本的陽春型一路進化。六月初在台北舉辦的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中,10吋螢幕、全尺寸鍵盤、儲存容量擴增與Windows XP已成為小筆電的基本配備。
小筆電不但蛻變,還衍生出 MID(行動上網裝置)與平板電腦等新形態的行動電腦。但其隱含最重要的概念是:只要擁有高速網路連結能力 (服務均可在「雲端」上取得),電腦其實不需具備超炫的最新科技。
連結性與雲端運算的結合,使小筆電與後繼者成為PC產業創新破壞的典範。只要接受行動通訊提供的無線網路服務,消費者就可免費取得小筆電。這樣的趨勢不但能壓低價格(系統業者議價能力大於消費者),同時也為PC廠提供一個新的龐大通路。
更重要的是,以往在軟硬體領域稱霸的Microsoft(MSFT-US;微軟)與Intel(INTC-US;英特爾),優勢可能被削弱。為了擴大市占率,Microsoft不得不將WindowsXP售價從40-45美元降至10-15美元。預定10 月推出的新一代 Windows 7,也有瞄準小筆電而推出的低價版本。
Intel則靠 Atom晶片打下一片江山。該晶片大廠堅稱Atom並未排擠其它晶片銷售,對毛利的影響也比外界預期小(生產成本較低),但Atom確實感覺到了來自後進者的壓力,包括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安謀)。
除了Google(GOOG-US)研發的Android, Intel也準備推出自行開發的作業系統Moblin(以 Linux為基礎)。儘管與Microsoft有長期合作關係,只要採用 Atom晶片,Intel其實不在乎小筆電用什麼作業系統。
針對蘋果也有興趣開發的平板電腦, Linux可能較受歡迎(當然,蘋果有自行研發的作業系統)。外界原本盛傳,蘋果執行長Steve Jobs(賈伯斯)會出席日前舉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並同時發表平板電腦,最終仍未實現。
但業界人士說,Jobs與蘋果平板電腦是要等最佳時機出擊--有可能是在年底假期旺季來臨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