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等地轉基因水稻形成規模種植 農民自己拒吃
鉅亨網新聞中心
農業部09年批準了兩種水稻、一種玉米的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雖然頒布安全證書并不等于商業化,但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種植卻實質上在湖北等地已悄悄進行。種了轉基因大米的農民,對吃這種大米都抱有很謹慎的態度。
據中國新聞周刊4月1日報道,一場沒有硝煙的變革正在13億中國人的餐桌之上進行。
2009年8月17日,農業部批準了兩種水稻、一種玉米的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雖然頒布安全證書并不等于商業化,但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種植卻實質上在湖北等地已經悄悄進行。兩會期間,包括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昌平在內的120多位教授學者,聯名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建議,建議轉基因主糧的是否推廣,應該聽取民眾意見。
轉基因技術在農業中應用以來,一直存在著生態安全、食品安全、人類健康等諸多爭論。多年來,爭論雙方都列舉了大量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但都無法說服對方。而在這場曠世爭論中,作為主角的農業生產者和食物消費者,卻一直沒有發言的機會。
3月下旬的武漢,在一場暴雨后氣溫已經接近30度,正是春種的好時候。還有幾天就是清明,要下秧的農民們都急著買稻種。江夏區土地堂鎮建樓董村的村民董克江站在老水牛拉的犁耙上,在剛剛翻過的土地上打碎著大的土坷垃。
董克江在琢磨著,自己是去買抗蟲的轉基因稻種呢,還是去買普通稻種。董克江猶豫的原因,是因為目前的轉基因抗蟲水稻并不合法。但董克江和他的鄰居們,對這種“能抗蟲的種子”或“不用打藥的種子”,卻一點也不陌生。
2005年前后,一種可以不用打藥又高產的轉基因稻種在湖北江夏、孝感、咸寧等地區出現,讓當地的農民很興奮。董克江告訴記者,開始他們并不知道那就是轉基因的水稻種子,以為是政府推廣的另一種雜交稻的新品種。
“種子公司的人說這種子可以抗蟲、增產,很多人就拿來試種了一下。”董克江說。這種Bt轉基因水稻,是在水稻中引入一種特殊基因后,會產生Bt蛋白,這種蛋白會讓食用了這種水稻的螟蟲引起腸麻痹而死亡。正是這樣特殊的抗蟲功能,可以使水稻的農藥使用量減少,進而達到增產的目的。
“開始是幾家種,后來逐漸擴散,大家開始搶著種。”董克江所在的土地堂鎮很多村民都種上了這種抗蟲水稻。住在五里界鎮唐涂村村頭的胡姓農民也告訴記者,2004年,他自己也種了3畝這樣的抗蟲水稻,“開始都不知道種這種水稻是違法的,種子公司說是政府培育的。”胡姓農民說。
種了轉基因大米的農民,對吃這種大米都抱有很謹慎的態度。唐涂村的胡姓農民告訴記者,當時他家種的3畝稻谷,全部賣給了私人米廠,或賣給糧所,鄰居家的這種大米賣剩下的,都拿來喂雞了。而胡姓農民自己吃的,都是自家種的兩畝早稻,是自己留種的傳統大米。
轉基因水稻在湖北等地,早在2004年就曾因非法種植而備受關注。
2004年,綠色和平組織曾在湖北展開了對轉基因水稻種植的四次調查,并于2005年4月13日發布了《非法轉基因水稻污染中國大米》調查報告。該報告認為,轉基因種植在湖北等地的種植已經非常廣泛。該組織同時將調查報告送往農業部。
2005年4月14日,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公布了《關于“轉基因水稻污染我國大米”的書面答復材料》,對綠色和平的檢測結果“無法認同”,關于報告中所提轉基因水稻的種植面積、允許范圍、是否違規等問題,農業部將依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和湖北農業廳對此事的執法檢查結果進行判斷和處理。
2005年8月11日,湖北省政府委托省農業廳就“轉基因水稻事件”首次發表申明,武漢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武漢禾盛種衣劑有限責任公司和華中農大新技術研發公司在承擔轉基因水稻生產性實驗過程中,“擅自擴大制種”,并責成有關單位對其進行處罰。
湖北省農業廳隨即對已種植的上萬畝轉基因水稻進行鏟除,并對農民進行每畝約四五百塊錢的補助。
隨后,農業部下發通知,要求全國各地加強轉基因安全監管工作。
但是,一直以來,因為抗蟲的轉基因水稻種子具有省事(少打農藥)、增產等的功能,其商業化卻從未在民間消失,私底下一直在售賣并進行種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轉基因專家還告訴記者,“不只是湖北、湖南,在福建和江西都有轉基因水稻的規模種植。”
轉基因水稻在湖北等地的規模種植,誘因是多方面的。其中,240多億的轉基因研究專項,和巨大的轉基因種子市場價值,無疑攪動了各方的利益神經。
2006年,轉基因專項和大飛機、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等項目一樣,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和國家“十一五”規劃中,被列為16個重大專項之一。這一總預算超過240億元的專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投資額最大的單項農業科研項目。
數據顯示,中國的種子市場價值已經從2001年200億元增長到目前的500億元左右,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種業市場。作為全球第一大水稻生產和消費國、第二大玉米消費國,中國轉基因作物市場猶如一座等待開掘的金礦,各個研究機構和公司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跑馬圈地”。
清明節一過就要下秧了,董克江今年打算種兩畝自留種的早稻,兩畝西瓜,五畝雜交稻。他告訴記者,這幾年他一直沒有種轉基因抗蟲水稻是因為“產出來的大米目前還不收”,很多村民都只能把它摻雜在普通大米中“偷偷摸摸地賣出去”。“只要國家一推廣,認可了,這種稻米種子肯定會很俏。”
(李云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