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結構變化顯示經濟好轉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央行12日公佈的5月金融數據顯示,貨幣活躍度進一步增加,貸款結構好轉,預示經濟進一步回暖。但存款增速上升顯示消費前景仍不樂觀。
經濟景氣度繼續上升
5月份M1和M2分別同比增長18.7%和25.7%。上海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胡月曉認為,M1增速較快,說明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程度增加。在投資加速上升的態勢下,消費有所活躍,說明經濟運行狀況正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由於M2增速放緩但M1增速持續上升,衡量經濟景氣的「喇叭口」(M2增速-M1增速)自今年1月份達到12.1%的1997年以來歷史最高水平後,已連續4個月回落,5月份為7.1%,較上月的8.5%縮小了1.4個百分點。
不過,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從歷史情況看,7.1%的水平仍然很高,顯示雖然經濟景氣有所改善,但離回暖仍有較大差距。
信貸結構好轉
5月新增人民幣信貸6645億元,信貸餘額增速為30.6%,較上月29.7%提高0.9個百分點。這是信貸增速自去年8月觸底以來連續第9個月加速,也創下了1998年4月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
5月份企業新增人民幣貸款4769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為3485億元,占比達到73.1%,表明貸款大部分流向了基建等項目建設領域,新增貸款大部分投向了固定資產投資領域。
5月票據融資為862億元,占當月新增貸款比重為18.1%,連續第3個月出現下降。魯政委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當前票據融資占比已回落至正常水平。票據融資規模下降有多種原因:管理部門就套利票、未進入實體經濟的空轉票加強監管;金融機構自覺調整考核方式;票據利率上升使融資成本上升;「撐規模」激勵減弱;大量存量票據到期,拉低新增規模。
本月信貸結構呈現的另一重要特徵是:居民戶在當月新增信貸中的占比繼續上升。5月份居民戶新增信貸占新增貸款比重達到28.2%,較上月提高3.3個百分點。魯政委認為,房地產市場回暖和擴張性政策對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的補貼,是個人信貸占比持續上升的主要推動因素。
不過,數據顯示消費前景仍不樂觀。5月人民幣存款同比增長26.7%,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為1998年以來的歷史最高增速。魯政委表示,在金融機構存款中,企業存款占比大致在30%—35%,而居民戶儲蓄近兩年一直在40%-50%之間。由此可見,居民存款增加是存款增速上行的主要原因。
魯政委認為,儲蓄上升,暗示消費前景不樂觀。他預計,下半年除非進一步出台新的直接作用於消費的刺激政策,否則,零售下滑可能難免。若消費疲軟,最終消費品價格難以產生穩定的上行動力,由於無法向下游傳導,資產價格的上升將缺乏持續上行動力。
或通過公開市場收縮流動性
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部高級分析師林朝暉認為,6月作為季度末,按照慣例是一個信貸投放高峰,所以可以判斷整個二季度信貸都處在一個高漲狀態。下一步央行可能會通過一些公開操作來收緊流動性。
胡月曉認為,由於貨幣投放是年初短期內一次性投放到位,流動性基數較高,年內流動性充裕局面不會改變。央行年內不可能實施貨幣政策轉向,但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緩慢地逐步壓縮流動性。
5月新增人民幣信貸6645億元,信貸餘額增速為30.6%,這是信貸增速自去年8月觸底以來連續第9個月加速。製圖/韓景豐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