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巴塞羅那氣候談判上演"杯葛戲"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2日開始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第五次談判會議上,非洲國家因不滿發達國家「顧左右而言他」而於3日集體退席。中斷一天後,談判昨日繼續。

此次談判也是12月7日開幕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前,各國之間的最後一輪正式磋商。最重要的議題是37個工業化國家的減排目標。

非洲國家拒談邊緣話題

此次談判的主席、安提瓜和巴布達常駐聯合國代表約翰·艾什昨日稱,3日退席的約50個非洲國家談判代表已結束抵制。


為了能夠在哥本哈根大會上締結一項氣候變化應對協議來替代將於2012年屆滿的《京都議定書》,各國已在過去兩年中經歷了多輪談判。

由阿爾及利亞領頭的非洲國家此次要求37個發達國家承諾在2012年以後,更大幅度地減排溫室氣體。它們拒絕討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衡量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新標準等邊緣性議題。

非洲國家要求,發達國家在2020年之前將其年碳排放量削減至1990年水平的60%。「減排40%」也是聯合國一個專家小組列出的減排目標的最高值(25%~40%)。目前,全球只有挪威承諾在2020年前減排40%。

南非參加此次談判的首席代表阿爾弗雷德·威爾斯說:「我們就一些邊緣性的技術問題開了一次又一次的會,卻沒有觸及核心問題。目前所承諾的減排目標達到科學範圍的,只有挪威和日本。現實就是這樣。」

在艾什的斡旋下,此次會議最後決定,從昨日到6日會議結束,餘下近3天的會議時間中,60%將用來討論各方的減排任務,40%用來討論其他事項。

蘇丹談判代表盧穆巴·迪-亞平表示,討論減排目標的時間得到增加後,此次談判沒有理由不取得進展,「什麼『(減排)數字要到哥本哈根才能確定』的說法,全是在逃避話題。」

據新華社報道,參加此次談判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也表示,當前談判中最為關鍵的問題是發達國家不願就其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量化減排目標問題進行談判,「他們這種迴避談判的態度,給哥本哈根會議的成功蒙上了陰影」。

發達國家承諾目標不一

歐盟委員會首席氣候變化談判代表亞特·倫吉—梅茲格表示,歐盟承認目前各方在談判桌上各自承諾的減排目標缺乏雄心,但此次談判應該在「各條戰線上」都取得進展,而不僅僅是在減排目標上,「除非全盤談妥,不然什麼都談不妥」。

歐盟此前承諾的目標是在2020年前減排20%,並表示願意與其他發達國家一道將減排目標提高到30%。日本承諾的則是減排25%。

而美國首席氣候變化談判代表喬納森·潘興表示,美國要等國會通過《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後,才能正式承諾自己的減排目標。

澳大利亞雖承諾減排25%,卻是以2000年的排放水平為基礎的,而非像其他發達國家那樣以1990年為基準。

目標若低,碳交易市場作用有限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德國觀察」等環保組織昨日指責說,目前發達國家較低的減排目標將會減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阻止氣候變暖的作用,也將減少發展中國家所獲的清潔投資。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英國分會的氣候變化項目主管凱斯·埃洛特說:「工業化國家正坐在火車上談論座椅的顏色,而發展中世界卻站在月台上指出,火車根本就沒有引擎。」

在氣候變化談判中,發達國家一直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寄予厚望,認為這一市場機制能對減排起到切實作用,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遏制氣候變暖所需的資金。

但最近公佈的研究結果表明,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方面,成效不如大多數人所料。例如,歐洲氣候基金會發現,即使工業化國家的減排目標從目前的10%~17%提升至25%,其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產生的相應資金每年也不過100億~150億歐元,只是發展中國家所需的一小部分。

歐盟領導人最近達成一致,認為到2020年有關發展中國家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災難性影響每年需要約1000億歐元資金的估算較為可信。

蘇偉3日表示:「發達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負有歷史責任,這一資金數額距離發展中國家的實際需求還相去甚遠,不足以支撐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另外,資金的來源需要明確,特別是公共資金的來源要明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