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北京賣地日進2億,土地財政"王者歸來"?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2009-08-05 11:48


從5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約50天,是今年北京土地市場的「黃金時期」,政府平均每天從賣地中獲得的淨收益超過2億元。而7月初,這一數字甚至高達5億元。

今年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增收乏力,在此情況下,土地市場回暖,「地王」頻現,對於緩解地方財政壓力意義重大。問題是,這是否會導致地方政府更加依賴土地收益?

金燦燦的50天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官員近日透露,截至7月10日,北京土地市場經營性用地成交534公頃,成交額318億元,其中政府土地收益140多億元。


此前,有業內專家估算,除去征地、拆遷、補償、稅費等成本,土地出讓的淨收益一般在40%以上。

而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副主任葉向忠曾表示,截至5月22日,北京土地市場土地成交額約93億元,政府在其中的土地淨收益大約佔到了三成,為26.92億元。

但進入6月後的重點城市土地市場已不足以用火爆來形容,北京甚至出現過幾日之中「一天一地王」的瘋狂場景。而這些「地王」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高溢價率,像北京廣渠路15號地,溢價率高達146%。

「北京6月份成交土地21塊,其中10塊土地為底價或近底價成交,主要為懷柔、密雲、順義、大興的用地,包括舊改、限價房、回遷房建設用地,另外11塊土地則溢價中標(底價51.6538億元),溢價總收入高達約60億元。」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在其博客中稱。

正是這些「地王」的高溢價率,直接拉高了政府的收益。

根據上述兩組數字,在從5月下旬到7月上旬大約50天的時間裡,北京土地出讓成交額為225億元,而政府淨收益至少113億元,平均每天超過2億元。在此期間,土地出讓過程中50%的錢流到了政府手中。

然而,50%的比例也並非最高點。

有知情人士向CBN記者透露,北京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讓成交額238億元,政府淨收益超92億元。

根據截至7月10日的數據,可以發現10天之內北京土地出讓成交額約80億元,而政府淨收益接近50億元,平均每天達5億元,政府收益的占比約為62%。正是在這10天裡,綠地、保利、遠洋等大型房企接連在京城出手拿地。

土地財政復活?

上半年近百億的土地收益雖稱不上天量,但對於財政收入下降的地方政府來說,依然可解近渴。

數據顯示,受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影響,北京上半年完成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1033.3億元,同比下降3.5%。「要完成今年全年2021.1億元的目標,下半年的財政收入須比去年同期增長28.8%,形勢比較嚴峻。」北京市財政局表示。

從全國層面來說,由於土地出讓金總量逐年增加,土地財政在地方政府中的作用也與日俱增。

據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在今年年初時的介紹,2007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近1.3萬億元,即便是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的2008年,這一數字也有9600億元之多。

有媒體報道稱,從2006年到2008年的三年中,杭州來自土地出讓的收入超過了1000億元。這還不算房地產和相關行業的稅收收入。一位開發商預測,土地收益占杭州財政收入的比例在25%~30%之間。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鄒曉雲此前曾表示,土地收入在地方政府收入中佔了很大比例,一些城市可能超過50%,如果加上其他相關收入,這個比例會更高。

也正是由於土地財政現象的存在,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場中的角色一直備受爭議。

「地方政府在賣地環節上有矛盾的地方,土地儲備部門當然希望地價賣得高,但地方政府負責人也需要預防房價上漲問題,因為房價不光關乎經濟,也關乎民生。」國土部一位專家對CBN記者表示。

除了在土地收益問題上存在爭議,地方政府還面臨著公眾對這筆資金支出的質疑。土地出讓資金一般被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還要求拿出一部分收益投入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建設,但具體的支出方向和監管環節,鮮有地方政府予以公開。

自2007年來,中央政府已經要求將土地出讓收入等非稅收入全額納入預算管理。但從調查情況看,一些地區執行國家政策還不到位。

根據審計署日前發佈的公告,審計抽查的10個省本級、23個市本級和41個縣發現,2007年有848.26億元非稅收入未納入一般預算和基金預算管理,其中涉及土地出讓收入高達626.42億元。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