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避稅天堂不再 金融海嘯重創開曼群島 為防破產將開徵新稅

鉅亨網李家如 綜合報導


踏在英屬開曼群島綿延不斷的白色沙灘上,這座美麗的加勒比海小島,過去曾吸引世界上最有錢的金融家在此聚集,為世界上有名的避稅天堂之一。不過去年一場金融海嘯,不僅重創島內經濟,甚至可能進一步宣布破產。

過去許多全球知名的大企業與避險基金,都喜歡選擇開曼群島作為事業登記地,其中低廉的稅金與完整的管理機制,都是吸引資金進駐的極大誘因。

不過,現在這個世界最大的避險基金基地與全球第 5 大的金融中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由於開曼群島政府無法再支付工作人員的薪水,加上世界金融體系崩潰後引進稅收的前景不明,使得島上政府恐申請破產。


該島最終歸屬的英國政府,上周拒絕對這個加勒比海小島提供支援,因為英國政府不相信開曼群島會償還所借的貸款,使整體問題更加惡化。

在此同時,有數以百計的公務人員發現,薪資單上的退休金與醫療保險繳付通通消失。此外,承包商與政府供應商的許多帳單,也尚未得到支付。

開曼群島政府事務領導人William McKeeva Bush 日前向英國政府請求給予 3.1 億美元的借款,卻得到英國外交部長 Chris Bryant 一份措辭強硬的回應,當中要求開曼群島削減借貸與債務。這項消息嚴重衝擊島內的金融菁英份子,Bryant甚至建議在這個擁有誘人租稅優惠的「避稅天堂」開增新稅。

「我想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你不得不得考慮增收新稅─例如工資支出稅和財產稅。」Bryant在寫給開曼群島總理 Bush 的信中這樣寫道。「當然,我知道你必須要認真考慮這麼做會對開曼群島的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其中更包含金融服務行業。」

目前聚集在開曼群島的財富相當驚人,去年登記在開曼群島的避險基金總金額高達 2.3 兆美元。儘管島上人口只有 5.19 萬人,國民生產總值 (GDP) 卻名列全球第 12 名。

讓人感嘆的是,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開曼群島的高額獲利瞬間成為外界攻擊的箭靶,美國總統歐巴馬去年競選時,就曾公開批評開曼群島上一棟登記近兩萬家公司的辦公大樓,稱它為世界最大的「逃稅大本營」。

此外,今年 4 月國際經合組織 (OECD) 更將開曼群島列入承諾履行國際標準,卻沒有真正付諸實行的「灰色名單」當中。

一名自 1968 年就住在開曼群島上的英國會計師 ChrisJohnson 表示,這是他這幾十年以來第一次擔心他的未來。「我想說,我現在真的很悲觀,因為島上的經濟遇到前所未有的大麻煩。」

其實開曼群島和其他加勒比海島國並沒有什麼不同,整個社會與經濟有相當大的極端區隔。其中有一群人是非常富有的階層─包括微軟創辦人 Paul Allen、世界高球冠軍的 Tiger Woods 的遊艇都停在當地。至於其他開曼群島的本地住民,大多住在傳統木屋中,飼養的雞與山羊就在灌木叢林中自由奔跑。這些人經濟狀況並不富有,大多在島上的高級旅館或私人俱樂部上班,或在有錢人家裡幫傭。

開曼群島的居民表示,過去政府花了許多錢用以改善島上古老的基礎設施,只要島上的金融部門持續增長,就能夠償還 6750 萬美元的預算赤字。不過這波全球金融危機卻為政府財政預算創造了一個巨大的黑洞。

開曼群島政府對島上金融機構收取的執照稅,主要是以企業員工數為基準。但由於銀行與避險基金萎縮,收入連帶下滑。嚴重的是,島上旅遊業也受到影響。為了解決財務黑洞,島上的金融交易界與旅遊業正在商討,最有可能開徵財產稅。

租稅正義聯盟 (Tax Justice Network) 會計師 Richard Murphy 表示,開曼群島證明了 3 件事:第一,島上商業模式破產的例子,說明避稅舉動是不可持續的。第二,投機取巧的稅收制度是不應該的。第三,國際金融服務對該地區造成破壞,當地的資源被迫用以滿足地方官員的需求。

不過,一位住在當地的避險基金內部人士表示,其實政府花費這些沉重的開支原先立意良好,因為開曼群島原先的基礎設施─包括學校、公共醫療服務、社會服務等相當差,尤其 2004 年的伊凡颶風更對島上造成嚴重的傷害。

問題在於,如果島內的經濟依舊快速成長,那政府的舉債其實還足以負擔。不過這次美國所引起的金融海嘯,卻為島內經濟帶來大問題,也讓一切問題變得更難以解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