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毒豇豆事件:曝光只是潛規則的意外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三亞市農業部門表示對于武漢市農業局曝光問題豇豆“特別的不理解”,并自曝“通常只限內部通告”的潛規則,這要遠比問題豇豆令人寒心。

據證券時報3月1日報道,武漢檢測部門首先曝光的海南毒豇豆事件仍在持續發酵。對于武漢市農業局曝光“問題豇豆”的做法,三亞市農業部門表示“特別的不理解”,按照常規,兄弟單位應該打個招呼,但兄弟單位這次的做法“太不夠朋友”,不僅沒有給三亞市留面子,也沒有給農業部留面子。事實上,外省的很多運進海南的蔬菜也會被查出問題,但按照通常做法只限于內部通告,這已經是業內的“潛規則”。


毒豇豆事件又讓公眾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懸上了一顆忐忑的心。毒豇豆關乎民眾生命健康,當然需要嚴厲打擊;但是,如果僅僅將文章做到這里,顯然還不能算是真正的善治。無論如何,讓農民承擔全部的經濟損失,顯然都有失公允,應該追究禁用農藥生產銷售單位和有關監管部門的法律責任。

首先有一個質檢品質的問題。農產品檢測分定性檢測和定量檢測,前者只能檢測農藥總量是否超標,后者則可以精確到農藥的種類和含量。而海南全省僅有一臺定量檢測設備,根本不能滿足需求。換言之,農藥的禁用與非禁用之別只是紙上的規定,而從未得到政府檢測力量的實際監管。那么,禁用農藥檢測長期名存實亡,是否僅為海南一地特有現象?

高毒農藥被記者曝光在當地仍有銷售,監管部門卻“尚未發現違規銷售的案例”,更對武漢曝光問題豇豆抱怨“特別不理解”,指責兄弟單位“太不夠朋友”,并自曝“通常只限內部通告”的潛規則,這要遠比問題豇豆令人寒心。

海南有關部門自曝的潛規則恐怕并非空穴來風。我們無法知道,有多少類似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就是被這樣“內部通告”而讓消費者始終蒙在鼓里的。問題是,如果檢驗農產品安全性只能依靠公眾的胃,那么這些檢測部門還有任何存在的價值嗎?“兄弟單位”之間如果都這么互相給面子,誰又來給公眾飲食安全?曾經屢次發生的類似食物中毒事件,是否正與“只限內部通告”的潛規則有關?

“只限內部通告”潛規則的危害,顯然要遠甚于毒豇豆事件本身。眼下,真正需要調查的已經不只是毒豇豆事件了;更為需要展開嚴格調查的是,毒豇豆事件的曝光是否真的只是業內潛規則的一個意外?

(王彥彥 編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