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賣地財政不是正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隨著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再度活躍,土地重新成為地方政府手中的聚寶盆,根據最新統計,在今年前11個月,全國70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同比增加超過100%,其中上海以821億元的收入高居榜首,日均進賬達到2.5億元之多,北京和杭州則分別居於二三位。

作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土地出讓收入近幾年一直是地方政府賴以生存的重要支柱,儘管2008年受到經濟危機和房地產政策的雙重影響,土地收入大幅下降,也難以扭轉這一局面。而隨著土地財政大行其道的,則是愈演愈烈的房地產「綁架」地方政府和經濟的現象,不少本應被盡快推行和盡早實施的便民政策,為了保護土地收入的這一目的,被迫改弦更張,諸如一直被人詬病不已的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度遲緩,在一定程度上就和土地財政有著極大的關聯性。

說起來地方政府似乎也很無奈,畢竟在地方可供支配的財政收入中,如果剔除掉土地收入這一重要來源,是很難支撐目前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的。

但過度依賴於土地財政顯然不具備可持續性,且不說未來城市存在無地可賣的問題,即便土地供應不是瓶頸,一旦未來實體經濟的成長速度出現下滑,如今大量湧入大型城市推高房價地價的資金出現流出,則土地收入必然銳減,地方財政的償付問題自然顯現。把發展的希望全部寄托於高房價和高地價之上,依靠持續進入的資金流推動自身的經濟發展,已經被證明是一條行不通的死路。


如今的上海似乎也有著朝向於迪拜發展的趨勢,大規模的製造業外遷,高房價引發的人才外流已經在逐步消弭上海曾經引以為豪的創新發展動力,而中國大部分城市如果在現在過度依賴於土地財政的收入,而忽視了有關的財政收支匹配,同樣會出現在經濟發展進入瓶頸之後的財政危機。因此,如何在實體經濟步入恢復之途後,盡早地擺脫土地財政對於地方政府的束縛,應當是包括中央和各個地方政府所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迪拜世界的債務危機已經為我們做出了一個很好的警示。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