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新能源雜談一二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我一直對新能源抱有警惕,大凡一個產業興起之初,總是良莠不分的,而且一定要靠社會大量的投資,來快速削減成本和產品價格,實現普及化。這樣,這個產業的大部分企業都是要死掉的,但結果就是讓未來的產業巨頭脫穎而出。互聯網興起之初,誰也想不到,最終執掌牛耳的,會是2004年上市的GOOGLE。當時最熱的是紅帽子、網景(曾經多輝煌的一個公司)、思科、太陽微等等,但最終都相繼倒下或被收購了。這反映了產業興起之初的整個無序化,最終市場選擇了和微軟在桌面電腦系統的「窗口」一樣,選擇了互聯網時代的「窗口」:GOOGLE。

新能源呢?什麼時候才能誕生一個,掌控了新能源最核心資源技術的企業?能依靠這樣的核心資源和技術,不斷將新能源的成本降低,將使用新能源的代價降低。還能自我不斷完善?

圍繞能源的產業,未來必定是推動經濟復甦,乃至走向新的輝煌的重要產業。這是為什麼巴菲特目前將很大一部分資產配置在能源相關產業(目前都是傳統能源為主)的原因。能源產業不僅僅指的「新能源」,還包括對舊有能源的改造和重新利用,甚至是降低能源損耗的技術和設備。

但是,和中國大多數高科技企業一樣,中國的高科技企業絕大部分都存在創新不足的問題,抄襲複製成風,紮實做好技術的不多。新能源也是如此,一窩蜂上,技術含量普遍很低,最終不過又是為國外做一個打工者,做產業鏈的最低端工作。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