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已臨界復甦拐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年8月4日 14:56
中國經濟開始出現明顯的積極變化,在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和產業與貿易振興戰略的支持下,中國經濟已臨界復甦的「拐點」。
中新社援引中國財經報8月4日的報道稱,2009年上半年的世界經濟終於在金融危機的陰霾中看到了一絲曙光。在奧巴馬新政的推動下,美國資本市場逐步趨於穩定,美國經濟已從「崩潰的邊緣」反彈;作為在經濟危機中表現最為穩健的經濟體,中國經濟開始出現明顯的積極變化,在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和產業與貿易振興戰略的支持下,中國經濟已臨界復甦的「拐點」。
在經濟復甦的「拐點」,中美兩國同時選擇了以資本擴張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形式,作為應對內外均衡的需要,中國的政策調整將以此為基礎上展開。
貨幣政策當前應堅持適度寬鬆的原則,戰略性地運用利率手段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支持中小企業和個人創業,為平衡未來的通貨膨脹壓力積蓄力量。
提升利率政策彈性,擴大利率政策作用範圍。利率政策應在堅持低利率原則的基礎上,合理籌劃利率結構。目前可按貸款的使用方向和目的不同實施結構性的利率政策。比如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以生產為目的的中長期信貸執行較低的利率;對房地產投資,可綜合考慮購買者擁有的房屋數量、房屋的面積和房屋單位面積的價格,執行差別化的利率;消費信貸可保持較高的利率水平,以吸引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參與;對出口信貸執行較優惠的利率;對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保持低水平利率或執行「可轉貸」;對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提供資金支持的貸款可參照國際金融市場的一般利率水平確定利率標準;對中小企業、小額貸款和個人創業貸款可在評審的基礎上執行差別利率。
繼續堅持以人民幣匯率合理區間下限值作為匯率政策的調控目標。在「拐點」期,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來確定中國的匯率政策,包括外貿出口、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等。控制貨幣發行量,降低信貸增速,加大信貸監管力度。
完善證券市場,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這主要包括加大上市後備企業的儲備數量,上市公司新增股票發行審核儲備數量和創業板市場的建設與發展等舉措。房地產市場由於其收益與風險的不對稱性導致房地產市場的劇烈波動,在上一輪泡沫尚未化解,新一輪上漲週期再次到來的時候,需要嚴密監管房地產市場,避免類似「次貸」風險的產生。
以資本擴張為特徵的增長已經是當前中國經濟臨界「拐點」的必然選擇。面對這一新的環境,我們必須對原有財政政策體系中的具體措施進行重新組合和必要調整。總的原則是,在堅持「保增長、促調整」的基礎上,採取推進、引導、保障、控制和轉型五項原則實施財政政策的微調。
推進。具體措施包括:保持投資力度,加速推進國債和地方債的發行工作,在較長時期內堅持證券市場主要稅收和財政政策的穩定。推進消費的有序增長,針對具有戰略經濟意義和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商品在合理的限制措施下提供必要的補貼,適度調整「家電下鄉」的產品範圍,將產品的自主創新和企業管理創新作為獲得「家電下鄉」補貼的重要條件。推進出口復甦,加強對提供出口信貸銀行的補貼力度,適度擴大出口信貸擔保的範圍和規模。為企業海外併購提供必要的財政貼息或規模適度的擔保,推動企業「走出去」。
引導。其著力點是經濟結構調整,核心原則是通過財政擔保、貼息、稅收優惠和直接資金支持的手段,引導市場資本和企業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目標進行調整和升級。
保障。具體包括:第一,嚴格監管房地產市場,不允許任何政府性資金進入商品房開發和建設領域;通過稅收減免或財政補貼的方式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以廉租房為主體,保障人民安居的基本權利,提高房屋需求彈性,控制房地產商暴利;研究試行90平方米以下住房建設私募基金機制,以政府擔保和監管的方式,逐步允許一些社會群體通過委託開發的方式建設個人的第一套住宅。第二,小幅多次提升資源稅稅率,獲取資源行業的部分超額利潤,用於環境保護、資源地區生態修復、接續和替代產業培育等領域。第三,建立廣覆蓋、水平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維護每一位社會公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權利,保障人際間的基本公正、平等。第四,深化財產稅改革,研究遺產稅、贈予稅等稅種徵收的可行性和方案,加速推行物業稅。第五,推進個人所得稅和消費稅改革,對個人所得應採取以家庭為單位的方式核定徵收,併合理規定必要的扣除項;提高對危害社會公共秩序、生態環境、人民健康和過度佔用公共資源商品的消費稅稅率。第六,研究出台創業支持計劃,引導社會資本為低收入群體提供較好的金融便利,保障其公平地享有資本創業的權利。
控制。控制的重心在於防止過度擴張的資本影響物價和企業生產的穩定,給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帶來擾動,在當前階段,財政政策的控制重心是防止通貨膨脹和原材料與動力價格的突然波動。比如建立重要消費品的長期觀察機制,建設以糧食、豬肉、牛奶、食用油等為代表的國家消費品儲備體系,控制結構性通脹的發生和發展。加速海外能源和資源投資,建立重要能源和資源產品的國家儲備,支持重要商品建立期貨交易機制,獲取商品國際定價的話語權,控制生產領域的惡性成本推進型通脹。積極支持人民幣國際化建設,在人民幣作為計價和結算貨幣的初期,承擔部分試點企業的損失與貨幣錯配風險,完善中國外匯市場,控制輸入性通脹的發生。
轉型。在資本擴張型增長的底端,我們已無法維護理想中的「V」型復甦曲線,在良好經濟前景的吸引下,龐大的信貸總量會在短期內迅速拉升經濟。因此,當前的轉型實際上有三層含義:一是復甦臨界點的轉型,重點是從原來的「保增長」轉變為「促調整」,在新一輪增長的初期必須著力解決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二是資本擴張型增長的轉型,逐步改變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重點,合理引導和解決在經濟增長中的過量資本及其帶來的消費和投資扭曲,將其轉變為以科技和生產效率提升為主導的內含型增長模式。當前一個階段,需防止經濟復甦出現正弦型曲線波動。三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概括的說,這一轉型的重點就是由單一的經濟增長轉向科學發展。具體有: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為投入重點,全面覆蓋投資、消費、出口、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發展以及社會建設等各方面的內容,注重政策的前瞻性、協調性和效率性,克服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困難,以內需建設為中心,抵禦國際金融危機及其轉型的挑戰。
(袁甲峰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