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的驚喜!互聯網今天過40周歲生日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40 年前的今天,當克蘭羅克和他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團隊開始測試互聯網的前身時,他們沒有想到那些拍攝手法笨拙的影像,沒有想到建構社交網路,也沒有想到其他大部分在網上吸引超過 10 億人使用的簡易應用程式。
這些研究員當年只想創造一個可供自由交換資訊的開放式網路。但這種開放最終激發了創新,令大眾愛上了影像分享網站 YouTube、社交網站 Facebook,還有萬維網。
現在,沒幾個人會回頭注意 1969 年 9 月 2 日這一天。當時約有 20 人聚集在克蘭羅克位於加大洛杉磯分校的實驗室,看著兩部笨重的電腦,透過一條 15 呎長的灰色電纜,傳送無意義的測試數據。
美聯社指出,這是互聯網的前身「阿帕網」的開端。1 個月後,史丹福研究所加入了。1 年將盡,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和猶他大學也加入了。
1970 年代,電子郵件和容許多個網絡連接的傳輸控制協定/互聯網協定出現了,互聯網形成了。1980年代,使用「.com」和「.org」等字尾的網址訂立制度誕生了,這套制度沿用到今天。
1990 年,英國物理學家伯納斯─李發明了萬維網,這是互聯網的一個子集,它令散落不同位置的資源更容易連接起來。此後,互聯網才變成一個家傳戶曉的東西。同時,服務供應商如「美國在線」首次把數百萬人連在一起。
香港《大公報》報導,這個早期難為大眾理解之處有助互聯網蓬勃發展、不受規管,也不受制於商業上的掣肘。就連視互聯網為軍方項目而大力資助其早期發展的美國政府,也採取了放任的態度,准許其工程師尋求實現他們心中建立一個開放式網絡的理想。
即使是色情資訊的自由流動,也給信用卡線上付款、線上影像和今日主流使用的其他技術,帶來創新之處。
1963 年擔任加大洛杉磯分校教授至今的克蘭羅克說:「只要大開開放之門,就會有百花盛開。對於互聯網,有一件事是大家可以預期的,那就是意料之外的應用程式會令人驚喜。」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