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主筆室〉唯有創新(Innovation)才能勝出!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
壹、前言
中國股市會如何國際化?本文根據第八屆香港亞洲論壇(以下皆稱:AFF,Asia Financial Forum)全球性受邀國家經濟、金融官員與學者、投資機構主要演講內容,闡述2015年全球經濟、金融、及投資視野。它山之石可攻錯,本文儘量以演講者原意呈現;這些觀點代表全球專家、學者主流意見,應可做為學術研究及金融投資參考。
由兩天論壇中,本文清楚感受:一、盧森堡金融單位對於金融監理的重視。二、中國在金融改革政策上,顯著異於歐美國家、有獨特創新思維,與一次到位、不拖泥帶水的效率。三、香港自由、開放、競爭、與國際化的程度一直在躍升,未來將成為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最重要推手。四、本文認為,唯有創新才能求勝;創新並只是別出心裁、特異獨行,必需經過周密思維與集體智慧,最好是周延思索、一次到位,如「滬港直通車」!
圖一:香港股價指數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貳、香港經濟發展一向以金融產業為主流!
AFF每年多在1月19、20日,即1月下旬兩天;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全球投資銀行贊助協辦、地點皆在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HKCEC,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是大規模國際金融研討會,香港貿易發展局每次邀請,全球著名學者與金融專家為主要講者,近幾年來參加人數擴大、今2015年約近兩千人與會。感謝香港貿發局蘇澤光主席、公共事務主管張志輝先生、林衍欣副經理,及駐台代表朱耀昌總經理、林真真經理與謝沅珊主任,予本文盛情邀約與熱情接待。更感謝「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李大壯、及香港企業界接風晚宴。今年AFF會議也與過去一樣,由貿發展蘇主席開幕,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梁振英致開幕詞後開始。
圖二:港股市場H股青島脾酒股價月K線圖,鉅亨網港股
梁振英強調:一、自1997年7月1日後,香港金融制度中增加了人民幣業務,使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重要。港元與美元聯繫匯率、及其它所有人民生活與金融制度,自1997年之後並沒有改變。在「香港基本法」通過後,香港金融服務業仍快速發展,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初次發行(即:IPO)中心,發行金額達270億美元。未來香港將再成為私募基金、醫療保健、及金融投資中心。二、梁振英認為,在大陸與香港的CEPA協議推進下,香港將持續成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重要窗口。在中國市場經濟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日益重要,預估幾年後也會成為,區域物流與服務業中心。
三、就資本市場發展進程回顧,自1993年青島啤酒到香港上市後,開始吸引國際投資客投資,目前約有1,900多億港元價值之中國企業在港上市。梁振英強調,在2014年第四季後「滬港直通車」,使香港金融股市交易更蓬勃發展。四、由圖二,青島脾酒月K線圖檢視;不計每一期間之股息,青脾H股股價,由2009年2月至今約上揚3.8倍。[NT:PAGE=$]
叁、滬港通及人民幣國際化,是為未來全球金融主要趨勢!
香港財經事務與庫務局長陳家強教授認為,滬港通之所以一舉成功;是於創新思維下,在「操作便利」與「風險可控」兩大基礎上,經過雙方交易所通力合作成行。因為兩地投資者必需要有充份時間去熟悉對方交易規則,因此目前監督管理精神先以防範風險為主,但交易之熱絡卻出乎預料之外。兩地交易制度的差異多,例如:一、上海股市中個股價格每天變動,有10%漲跌停板限制;而香港股市則無漲跌停板限制。二、而且上海股市不能融券放空,但香港股市具有不少避險或沽空的產品。
中國證監會主席也提到,中國政府為鼓勵大陸企業在香港股市掛上市,因此將原來還需要13項的審批制度已簡化為7項;過去企業有顯著獲利才能夠上市,這在未來不再是必需性要求。證監會主席肖鋼認為,這是大陸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過程中,在資本帳尚未完全自由化前,以創新制度成功打造出來的經驗。但這一些目前成果,未來需要一段時間再進行「優化」,證監會將可達成國務院李克強總理在1月5日指示的,滬港通之後也要深港通目標。肖鋼說,有關於兩地市場漲跌幅限制、及初次發行(以下皆稱:IPO)制度不同,內地投資人需要有充份適應期間,以改變其原有的在地思維。港股IPO價格大多已反應公司價值,因此曾有IPO後大跌40%個案;這使內地投資人感到相當不適。因為在上海股市IPO的股票,多有價格的蜜月期。大陸投資者需要瞭解港股,包括上市公司的多種資訊公告與公開規定;而香港投資者也要適應上證沒有融券放空機制等。
證監會未來將朝下列方向做政策努力:一、兩地投資人可以互相認購對方共同基金(Mutual Fund)。二、將對大陸本身的QDII(境內合格的投資者)、RQFII(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及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再放寬。三、繼續推展滬港兩地其它相關跨境業務發展。四、肖鋼認為,香港資本市場與金融業在人民離岸中心、與國際化、及財富管理中心發展上,具有橋樑功能與國際化優勢。
圖三:中國上證綜合股價指數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肆、滬港通發展就是中國資本市場長期性創新變革之一!
上海交易所總經理黃紅,在資料彙集與研究後發現:一、由2014年第四季滬港通後,至目前相關資料數據顯示;自2015年1月5日後,由「北向南」的開戶數與投資金額已開始顯著改變、增多;一改剛開始只是「南向北」、即香港資金往上海股市投資之熱絡投資行為。二、內地投資者除要熟悉港股交易制度外,還需要俱備研究能力,與可取得研究報告渠道;而香港投資者,對大陸上市公司各種財報編制規定,與上市公司重要訊息,也多要進一步互相熟悉。這方面對雙方投資交易多還有成長空間。三、目前參與滬港通的國際共同基金還不是很多;尤其是北美洲投資銀行所募共同基金,仍未因滬港通而有顯著增投入現象。四、尤其是在港或全球的對沖基金對投資需求,因需要有可避險或賣空商品,因此也很少參加;國際大型退休基金也還在觀望。五、在2015年1月以前,由香港北上投資上海股市標的,以汽車、酒類及壽險公司等居多。而由上海南下投資者,則以聚焦在小型股較多。[NT:PAGE=$]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認為:一、此一由香港與中國大陸結合之「滬港通共同市場」,將可使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目前投資者在交易時,只對自己一方交易所結算;再由雙方交易所、以當天各自買與賣差額結算,是極為科學方便與安全之結算方式。二、「共同市場」必需要有共同監管、及共同信認;當中國投資者要「南下」到香港、或是香港投資者要「北上」到上海時,多必需已先俱備互信基礎。在這次滬港通後,這一些互信基礎多已漸漸建立起來。但在未來兩地繼續互通中,將會有使雙方更有效溝通的仲介機構出現;這些專業機構,對活絡雙方交易將有助益。三、兩地市場可以再開放互通之商品還很多,尤其是在固定收益有價證券、及衍生性金融商品;如指數期貨等。李小加強調,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原油、與大宗物資商品需求與採購者,但目前中國消費者與進口者,對這些商品卻多沒有定價能力。未來整合所有商品,兩地期貨市場再國際化的商機係可預見。
圖四:深圳成份股價指數日K線圖,鉅亨網深滬股
三、李小加認為,可以在香港建立人民幣期貨商品交易市場。如果滬港通商品可以如此繼續擴大,則以人民幣計價之更多商品,將可在香港股票市場或銀行間進行交易;若此則國際投資將持續再對香港投資,而香港金融交易規模將更擴大。由此可再深入思考,如何在全球商品市場交易中,將中國貨幣與計價標準即人民幣加入。此為未來長期的國際化標竿。四、對滬港直通車而言,在眼前的下一步則是深港通;深圳與港股互通。開動深圳股市與港股互通,可能與滬港通的方式不同;但預估自2015年內、即今年將開展深港通。四、我們檢視圖四,深圳成份股價指數日K線圖趨勢,幾乎完全與上證綜合指數之長期趨勢一致。
伍、結論:人民幣國際化將在5至10年內達成?
歐洲盧森堡財政部長,在演講中提及歐盟各國股市也曾進行,類似滬港通股市整合規劃。他認為,近幾年來在歐盟中央努力下,歐元區對資本市場管理與整已經漸有綜效。但歐元區在過去幾年中,疏於吸引國際外資投資;如果人民幣在國際化進程上不斷,而歐盟的法國、與德國等多將擴大對人民幣使用,則此舉將對歐洲經濟復甦有助益。瑞典央行總裁評估人民幣匯價認為,近期歐元弱勢、美元強勢對人民幣影響以偏向小幅升值機率較高;人民幣貨幣與目前劇貶之歐元,將有與美元三幣鼎立之發展,這也有益於全球貨幣市場平衡發展。在論壇進行中為增加與會者的參與,主辦單位設計電子投票機制。在現場與會者以電子投票下,約有40%以上與會者認為,人民幣將在未來5至10年內就會達到國際化目標。本文認為,這期望可能過高了。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及中國銀聯董事長葛華勇,及高瓴資本集團董事長張磊也多認為,如果是這樣、那是最好不過;樂觀其成。
對於中國經濟轉型,姜建清認為未來是樂觀。因為根據經驗,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所得達到5,000美元以上後,則該國人民消費行為也將會轉型。估計在未來五年中,中國大陸約有五億以上人次將會出國旅遊。這一些中國人民在國際市場的消費,將有助於其它相關國家經濟發展。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是,在近去兩、三年中國經濟率下滑過程中,並未引發顯著下崗後失業潮。這是因為目前中國內部創業機會很多,如近年來在解決醫療保障、與教育公平問題上多充滿商機。與會者多數對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勞觀以待;目前大陸第三產業之產值,已佔全部產業總產值40%以上。
圖五: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日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NT:PAGE=$]
綜合以上所有部份國際金融專業機構代表性言論:一、滬港直通車只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第一小步。在中國國務院加持下,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政策目標,為深圳與港股互通。二、因為在滬港通制度中,仍然有資訊不對稱現象未完全改善,因此對沖與股權基金等仍未積極投入。三、就如同明晟投資機構主管謝征儐所言,當初台灣股市進入MSCI指數成份股,也是經過近9年多發展;最後也只有部份指標性公司被採入。而上證A股可能也是會如似,必需經過多年自由開放歷程。(提醒:本文為參加2015年「香港亞洲金融論壇」之現場所獲;該論壇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專屬網頁中有近兩年全球金融學術、大型投行代表等與會之部份影音檔案可供研究。)
- 從6月延至9月?市場重估聯準會降息節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