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公告

互聯網內容“黑洞”乍現:你怕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26 11:17


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內容可以暢通無阻的流通,國內的互聯網環境中,版權一說,幾近於“一紙空文”,很難再落到實處,即使是真正的侵權行為,真要走法律途徑去維護,不僅耗時周期長,而且回報和付出不成正比。

國內互聯網的發展有將近20年時間,這20年來,互聯網的內容歷經博客、微博、輕博客、微信等多個平臺的堆積,已經由早期的內容匱乏變得泛濫成災。cnnic發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到2014年6月,我國域名總數為1915萬個,我國網站總數為273萬個,如此之多的網站內容每年都在以看不見的速度堆積,唯一能記錄這些數據變化的是搜尋引擎,當然,很多舊的內容在搜尋引擎當中也找不到了。


內容“黑洞”乍現

網站越來越多,網站的內容也越來越多,有原創的,也有直接從書本上copy的,我們稱之為電子版,也有很多整理出來的,也有很多是直接抄襲的,總之,互聯網的內容越來越多,internet就像一個無窮無盡的“黑洞”一樣,不停的吞噬著用戶所制造的內容。

內容“黑洞”有兩個很明顯的特征,一是“胃口”大,幾乎無所不容,即使a用戶停止在互聯網上輸入內容,也會有b用戶,有更多千千萬萬的用戶向這個“黑洞”中塞進內容,人越多,所制造的量越大,所出現的“黑洞”就越大。

另一個特征是無法“消滅”,pc端內容主要的載體是網站,從cnnic的報告可以看出,網站是越來越多的,有了網站,就需要有內容來填充。移動端的主要載體是手機app,雖然操作系統會出現不一樣,但是內容是一樣的,除非是專門的針對安卓或者ios系統的,一般的內容都是網站、安卓系統、ios系統內容一致同步的。載體的增加,給予內容增加提供了機會,這就導致內容“黑洞”很難被消滅,除非將所有的載體消滅,但是這可能嗎?

如果按照上面所述,內容“黑洞”應該很早就會在互聯網上出現,而不是現在這種時期。對於用戶來說,真正能夠感知到內容“黑洞”還是很弱的,特別是pc端,即使網站越來越多,瀏覽器能夠直接觸達用戶所需要的內容資訊。

內容“黑洞”之所以在這個時期“乍現”,是因為移動端的出現,且已經發展到初級頂峰的時期。用戶獲取“內容”的工具和時間越來越多,幾十款新聞客戶端產品、微博、微信等移動社交工具,幾乎所有的app都會主動向用戶推送內容。鋪天蓋地的內容向用戶push過來,用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消耗這些內容,這些內容“黑洞”正在不停的吞噬著用戶的時間、空間、金錢或者其他。

為何會出現內容“黑洞”

(1)內容的重復。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在互聯網上從事著copy的工作,他們將a網站的內容復制到b網站上,或者將b網站的內容復制到c、d、e等網站上,特別是諸多初級的seo人員,他們就像復印機一樣,將自己網站的內容經過初步編輯以后復制到各個網站上,即使是現在,這樣的人依然大量存在。

當然,不僅僅只是營銷人員有這種行為,就拿各大新聞門戶來說,不少新聞門戶都是直接從各大線下媒體上直接轉載內容,很多時候一篇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幾十家新聞網站轉載,對於用戶來說,用戶會因為出現不同的新聞網站而閱讀同樣的新聞內容嘛?明顯不會。

自媒體人同樣如此(我自己亦如此),基本上都是“一處水源供全球”,畢竟沒那么多人像魏武揮老師一樣能寫,一稿多發是當前的常態,可是用戶是不會因為平臺不同而閱讀同樣的內容的。

無論是哪一種行為,都是不停的制造著重復的內容,海量重復的資訊最終會越積越多,雖然這些重復的資訊室“無效”的,但最終就像“黑洞”一樣,不停的被吞噬著。

(2)內容流的堆積。就像是堆箱子一樣,不清空的話,最終會越堆越多,堆到最後,這個大缺口已經堆不滿了,所有的內容都被它吞噬。國內將近20年發展的互聯網的內容雖然因為形態或載體不同,但是內容最終還是被不停的堆積堆積,一直堆積下去。事實上,用戶還會去關注十年前的某條互聯網新聞嗎?已經不會了吧,而對於新浪、網易、搜狐、騰訊這些新聞門戶來說,已經很難方便的找到多年前的某條新聞資訊了吧?但它們還是會隱藏在新聞門戶網站的某個角落當中。

以新聞客戶端這類閱讀產品為例,用戶在不停的刷著資訊流,這類內容流會不停的向下刷,每天內容流就在新聞客戶端中不停的流動著,用戶的時間就像無底洞一樣被汲取掉。

時間流加深了內容流的“厚度”,時間越長,內容堆積就會越嚴重,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內容進入到這個“黑洞”當中。

(3)人口紅利和門檻低。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制造內容,可以是文字、音頻、視頻、圖片,而能夠承載用戶制造這些內容的平臺多不勝數,至於內容會不會受到人們的關注是另一回事,反正肯定可以知道內容。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1月,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8.70億戶,如此龐大的用戶數據,給予任何內容平臺以“宣泄”的機會,所以內容越來越多,且門檻越來越低,而這個也是造成內容“黑洞”的重要原因。

不少人對互聯網上這種內容“黑洞”的狀態充滿了擔憂,我倒是認為這種擔憂是多余的,互聯網自有它的生存法則,不一定其他的形態就適合互聯網的模式,即使是國內移動互聯網出現的這種“泡沫”現象,肯定也會如同“優勝汰劣”一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互聯網總歸會以適合它生長的方式往下的,肯定不會出現“回溯”情況的。當前的內容“黑洞”狀態究竟是否是一種正確的形態,還無法說清,人口紅利肯定會將不良的軌跡給誘導到正常的軌跡上來。

文/郭靜,微信公眾號:郭靜的互聯網圈(id:guojingdequanzi)分享互聯網知識,熱門互聯網評論,關注互聯網,關注tmt。偶有生活雜文,用最美的文字與讀者分享。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