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級市場矛盾有望緩解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上海證券報)
在滬深股市中,有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一、二級市場之間有著很大的價格落差,這樣也就導致在一級市場發行的股票,到二級市場上市後,一般都會帶來很豐厚的收益。由此,也就引發了一、二級市場之間的矛盾:作為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對一級市場發行股票有一種近乎天然的反感,感覺這是其資產被吞噬,這種意識的絕對化就是反對股市擴容。而反過來,由於兩個市場之間存在價差,投資一級市場往往具有很高的無風險收益,這又使得每每有新股發行,就有巨額資金集聚在一級市場,以期搶奪這部分收益。這部分資金視二級市場為利潤的兌現點,其在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倒騰」行為,客觀上成為股市資金外流的一個重要渠道,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資本市場的結構。
那麼,為什麼在一、二級市場之間會存在很大的價差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發行沒有實現真正的市場化,一級市場的發行價受到包括行政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通常定價會明顯低於二級市場。這樣,雖然確保了發行的成功,但是因此也吸引了大量資金參與事實上的套利操作,使之失去了風險投資的本意。而且當新股在二級市場上市時,還很容易導致爆炒行為的出現,結果是加大了新股上市後的風險。這個問題,在很多年前就被人們認識到了,也曾經嘗試過網上競價發行的做法,應該說這樣一來市場化是做得非常徹底了,但由於當時的條件所致(譬如缺乏機構投資者),結果把二級市場的高投機行為轉移到了一級市場,釀成了更大的風險。
進入2009年,新的IPO辦法推出,其政策導向就是要提高、完善發行的市場化程度。現在看來,這個目的確實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實現。像桂林三金,這次發行市盈率被定在與二級市場同類股票相似的水平上,這樣一來,一、二級市場之間也就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合理差價存在了。雖然,由於在當前市場上,新股溢價的因素仍然存在,在一級市場申購新股仍然會有收益,但是不管怎麼說新股上市時的差價收益是明顯被壓縮了。另外,再加上發行過程中對申購上限的限制,使得機構的大資金優勢很難有效發揮,這樣也就進一步降低了其申購收益。由此,一、二級市場的矛盾也就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緩和。至少,當在一級市場申購新股不再能夠獲取暴利時,一種風險與收益對稱的市場機制也就有了形成的初步條件。資本市場上的一大結構性矛盾,也就得到了某種化解。
有人可能會提到,一、二級市場的價差縮小有什麼好處呢?其實好處很多,因為這首先會讓一級市場收益下降,從而使得市場上的各類投資者不得不認真審視投資對象,避免包括二級市場資金在內的各類資金盲目向一級市場流動,維護了整個市場資金格局的相對合理;其次,價差縮小也讓爆炒新股失去了基礎,抑制了這一以往經常會出現的過度投機現象,為二級市場的穩定運行提供了條件;最後這還有利於提高資金的運行效率,改變新股發行時所造成的對金融秩序的衝擊。應該看到,長期以來新股發行是因為有巨額資金申購,由此導致的資金不規則流動現象一直是從金融監管到實務部門都很頭疼的事情。當然,對於證券市場來說,由於這一結構性矛盾的緩解,一級市場對二級市場的資金分流影響會減小,二級市場相對也能夠獲得更為穩定的資金供應,而這無疑是股市行情的運行有利的。現在,桂林三金等新股的發行已經在進行,但這種擴容並沒有對股市行情產生什麼負面影響,期間的原因有很多,但無疑市場普遍預期的一、二級市場差價被壓縮、矛盾緩解也是其中重要的一條。而這一點在隨後的市場運行中,其作用還會進一步增強。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