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中國積極改變煤企「版圖」遏制資源領域腐敗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針對煤焦領域腐敗易發多發勢頭,山西省全面啟動煤焦領域反腐敗專項鬥爭,加大煤炭業資源整合和兼併重組,遏制資源領域腐敗。

中新社援引新華網11月1日報道稱,中國北方氣溫驟降,但煤炭大省山西的上千座礦井卻是一片繁忙。除了煤炭生產人員,還有一支隊伍活躍在各大煤礦,他們是為煤礦兼併重組服務的工作人員,其中也有紀委和監察官員的身影。

在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供應基地山西,今年以來一直在進行著中國省區範圍內規模最大的煤礦「大兼併」活動,到2010年底,山西將主動再削減1,600座煤礦,使煤礦數量從2,600座減到1,000座,到2015年,礦井數量控制在800處。

山西省紀委日前出台「禁令」,明確凡煤炭企業兼併重組整合過程中涉及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均不得以入股、濫批賣證、直接受賄、親屬開礦、縱容、包庇煤礦違法生產經營等形式造成腐敗。


「在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和驅使下,相比其他領域和環節,煤焦領域腐敗現象更加易發、高發。」山西省監察廳廳長、山西省紀委副書記楊森林說,「煤炭業資源整合和兼併重組,是治理煤焦領域腐敗的治本之策。」

過去最多時曾經有萬座小煤礦「爭吃資源」。由於生產方式原始落後,多數小煤礦機械化程度不到30%。小煤礦的存在不僅導致各種安全事故層出不窮,還極易腐蝕地方幹部。

從2006年至今,太原市安監系統多名幹部、陽泉市盂縣安監局原局長韓斌、呂梁市交口縣安監局原局長武小莉、臨汾市原副市長苗元禮、臨汾市煤炭工業局局長楊吉春等先後落馬。

針對煤焦領域腐敗易發多發的勢頭,山西省委、省政府早在一年前就已啟動煤焦領域反腐敗專項鬥爭。據山西省紀委通報,從2008年7月到今年6月,山西省初核煤焦及非煤礦山領域違紀線索627件,立案查處案件600件,共清繳各種違規基金、價款、稅費等資金80多億元。

半數以上的煤礦被兼併整合後,山西省煤礦的平均規模將達到年產110萬噸,相當於以前的3倍多;形成3個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4個5,000萬噸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大集團煤炭產量佔到75%以上。

「煤礦兼併重組之後,煤炭產業結構將發生歷史性的變化。」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廳長王守禎指出,煤炭生產將全部實現機械化開採;煤礦高管逐步實現職業化和專業化,全員培訓後上崗;新成立的企業將推行現代管理方法,建立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進行經營管理。

王守禎稱,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一些「煤老闆」選擇轉讓產權,進行轉產轉型,徹底退出煤炭行業;另一些則選擇成為併購後新企業的股東,退隱後台,不直接干預煤礦生產經營;純粹民營煤炭企業也要建立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

楊森林指出,過去的「官煤勾結」是由於小煤礦證照不全、安全生產不達標或不符合產業政策,「煤老闆」為了逃避監管牟取暴利想尋求權力「保護傘所致」。如今小煤礦不存在了,就從根本上剷除了權力尋租的土壤。

「在整合重組過程中,紀檢監察部門將全程提供服務、參與監督,不允許侵害利益相關方的事情發生。務求做到『高效推進、廉潔整合』,如發現有藉機發黑心財的,嚴懲不貸,決不手軟。」楊森林稱。

山西省的做法,得到了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國家部委的肯定,也受到了其他煤炭大省的重視,在媒體上被稱為「山西模式」。

但專家提醒,「資源領域的權力尋租現象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說到底還要依靠資源的市場化改革。」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長潘雲說。

(喬鮮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