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業TRF損失上半年上看40億元 人民幣若續貶損失將更大!
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 2016-02-17 11:45
惠譽今(17)日表示,台灣銀行業因售予投資人供其避險人民幣部位或進行匯差套利交易之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TRF)的相關損失,將在2016年上半年達到高峰,主因契約陸續到期及主管機關加強審查限縮了承作量的成長。自2015年8月人民幣貶值以來,各銀行之TRF相關損失仍有限,然而若人民幣持續走軟,損失將大幅增加。
金管會日前預估TRF總損失約為新台幣40億元(美金1.2億元),此與惠譽的基本假設情境相一致,規模相當於銀行業總資產的一個基點。金管會在檢視各銀行的TRF承作流程後,要求九家銀行改善其辦理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之相關風險控管,並禁止其中兩家小型銀行新承作複雜性高風險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九家銀行包含一家公股銀行、兩家外商銀行,以及六家民營銀行。
惠譽認為,銀行對TRF之相關資訊揭露不足,因此不易衡量不同情境下之系統性風險與潛在的財務衝擊。金管會在2014年已處罰十家未落實客戶屬性評估(Know-your-customer, KYC) 的銀行。
然而,若人民幣持續貶值,銀行業的總損失可能明顯高於目前估計的新台幣40億元。惠譽在去年12月時進行情境測試顯示,若人民幣貶值至1美金兌7元人民幣,TRF的總損失可能達到新台幣790億元(當時人民幣匯率為6.4元,2016年2月16日匯率為6.5元。),相當於整體銀行業總資產的0.2%,或總股東權益的2.6%。
惠譽的情境測試與主管機關的估值互異,主要的差別在於惠譽假設人民幣貶值的幅度較大,且投資者吸收損失的能力較低。惠譽假設無擔保之TRF部位的違約率為100%,亦即投資人無法吸收總損失金額的40%。金管會估計損失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6元,且投資人吸收了大部分的評價損失或轉成銀行貸款。
惠譽表示,銀行雖有能力吸收可能的損失,然目前已屬溫和之獲利水準將無法避免萎縮。惠譽預期銀行業在2016年的資產報酬率將由2015年的0.7%稍降至約0.6%。中小企業是屬面臨TRF曝險較甚者,主因銀行銷售大多數的TRF予中小企業供其進行兩岸貿易交易之避險。惠譽認為,有部分買入TRF的中小企業則以套利交易為主要目的。中小企業的逾期放款比率目前仍低, 90天逾期放款比率僅0.4%,然而惠譽預期,受到中國與台灣總體經濟成長放緩的影響,該比率在2016年將上升。
TRF的事件彰顯出近年來台灣銀行業於風險管理上的缺失與風險胃納的上升;其中,特別是風險胃納的上升,為多數台灣銀行業評等受到壓力的主要因素。微薄的利差與更加激烈的競爭,驅使部分銀行增加其較高利差之海外放款,主要於中國。
TRF之銷售風險大多在民營銀行,公股銀行採取較為保守的銷售模式。儘管如此,惠譽預期,即便是在人民幣匯率貶值至7元的情境下,多數民營銀行之TRF相關損失仍將維持在可控範圍。僅有少部分無惠譽評等之小型民營銀行由於獲利體質較弱,TRF的損失將可能對其穩定性造成較顯著的影響。
- 安全可靠的多資產平台!靈活槓桿 免費模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