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樓匯因素帶動 中國1月新貸破紀錄 惟地方平台債恐捲土重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17 08:34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國1月新增貸款2.51兆元(人民幣,下同),社會融資規模3.42兆元,兩者均遠超市場預期,而且更創下歷史新高。市場分析指出,新增貸款創歷史新高,除了受短期季節因素影響外,亦因一二線樓市回暖及企業外貸轉內貸,把美元貸款轉為人民幣貸款,在多重因素影響下,令上月新貸突然爆升。不過,今年1月,地方債置換暫停,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再大舉向銀行借貸。清理多時的地方平台債又捲土重來。市場擔憂4兆拉動經濟的模式將重現。

從新增貸款結構上看,居民貸款和企業中長期貸款雙雙增加,居民戶新增貸款607.5億元,非金融企業新增貸款1940億元,分別按年增長42.6%及84.8%。交銀分析指,居民中長期貸款顯著提升,與樓市銷售回暖及內房政策放鬆有關;惟預期本月增長將顯著放緩。

分析稱,非金融企業貸款大增;加上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相信部分企業轉借內貸還外貸。1月外幣貸款6連跌,減少68億美元;外幣存款則增加196億美元,扭轉此前兩個月的跌勢。 

分析稱,數據並不反映中國經濟有改善,當局仍須進一步推出貨幣寬鬆政策支持經濟。《星島日報》引述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新增貸款上升或涉及匯率等暫時性因素;加上考慮到貿易等數據欠佳,質疑數據改善的持續性,認為穩增長政策必須持續。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指出,1月新增貸款大幅上升主要原因包括季節因素,由於企業多在年初啟動新項目,加上今年農曆新年早於去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可能也受到前置效應所影響。

此外,上月貨幣供應亦超預期,其中廣義貨幣供應(M2)增長14%,錄得19個月以來最大升幅;人民幣存款則增逾2兆元。

香港《文匯報》援引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前期穩增長政策催生的各種基建等投資項目促進信貸需求的提升,加之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帶動中長期信貸需求,出於穩增長的需要令1月信貸大增;在經濟下行、優質資產較為稀缺的情況下,銀行業選擇在年初盡早進行信貸投放以增加全年利息收入的情況更突出。

連平指出,雖然信貸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有所加強,但目前中國去產能、去庫存、調結構的壓力依然不小,國際外部經濟局勢依然複雜和不景氣,美國的情況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加息步伐可能減速。預計中國信貸季節性高速增長將會回落,而貨幣政策很可能繼續保持穩健,但短期內降準的可能性下降。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則認為,2015年貨幣高增長,經濟低增長形成反差明顯,在國家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推進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寬貨幣,弱經濟的格局有望在2016年延續。

另據香港《明報》報導,無論是季節性因素、央行注資,或借人民幣還外幣債需求增加,都難以完全解釋新增信貸創歷史高位。一名歐資大行內銀主管提供了另一種解釋,他指內銀為了控制風險,已經很少將資金借給民營企業,而是選擇借給國有企業或者地方政府。他又稱,貸款並非1月陡然爆增,去年下半年中國新增信貸已處高位,只是由於地方債置換,才未出現在新增貸款數據裏。

高盛報告也指出,1月地方債置換暫停,導致地方政府向銀行借貸增加。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Julian Evans-Pritchard亦認為,1月信貸爆增,反映總體信貸增長連續6個月加速的趨勢,長期債務風險正增大。

地方債置換的本意是清理地方融資平台,如今平台融資又似捲土重來。《明報》向一名不願具名江蘇省內地方政府高層求證,他表示,今年1月地方政府向銀行借款確急速增加。他說﹕「國家扶持的項目大量增加,可能想通過地方政府的有效投入來拉動經濟。」

該地方政府金融辦主任則表示,2014年國家43號文件要求銀行不可向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借款,不過去年已經寬鬆,允許向可靠的項目借款。去年下半年,不少銀行主動接洽政府平台公司尋求貸款合作。「現在高速公路、拆遷一類的好項目,都有多家銀行競爭。保障房這類公益性的項目也都能跟銀行貸款,只是利息高點。各類項目平均利息是基本利率上浮20%,地方債置換後的利率低很多,基準利率下浮70%甚至80%。但是地方債是由省政府分配額度給各地政府的,並不是想要就有」。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