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庫茲韋爾:計算機智商將超人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25 11:21


雷·庫茲韋爾生於1948年2月,1970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奇點大學”創造者。庫茲韋爾有19個榮譽博士頭銜,被稱為是“終極思考機器”,“愛迪生的繼承人”。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庫茲韋爾將目光轉移到未來上。他最有名的觀點是,計算機技術等通用技術會以指數倍級,而非線性級發展,這會使得未來15到30年,人工智能呈現爆炸式地突破發展。此外,一些著名預測,如計算機戰勝國際象棋棋王、互聯網迅猛發展等,都不斷地成為現實。


計算機智商將超人類

新京報:計算機技術作為一種通用技術,已經變得很聰明,但還沒有多少計算機能寫歌,寫小。

庫茲韋爾:我預測到2029年,計算機的推理能力將超過人類。每次人工智能做一些新的事情,總有人,哦,你做不了那件事。上世紀80年代,我預測1998年計算機將打敗人類國際象棋棋王,當時人們這不可能,象棋是高級智慧,但這的確是發生了。

新京報:你曾用“大米擱在棋盤上”比喻新技術的發展,這盤棋現在下到哪一步了?

庫茲韋爾:我們的直覺是信息技術是線性發展的,但信息技術的增長是指數倍級的,每年都成倍增長,和線性發展會有很大的不同。

在某種程度上來,我們已經在棋盤的下半場了。30年前我在麻省理工學院時,那裏的計算機非常龐大,基本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電腦了,但現在一部智能手機都比當時電腦快幾百億倍。今后三十年,計算機會變得就像細胞一樣小,但運算能力將飛速提高。

非技術因素難預測

新京報:如何在預測中加入政策、文化等非技術因素的影響?

庫茲韋爾:我的預測很具體,有很好的模型,在價格、功能、能力等方面都有具體的參數幫助準確預測。但一些社會因素,如無人駕駛汽車面對的規章制度、人們對技術的擔憂度和接受度等很難預測。

我在1999年出版的《機器時代》中做了147項預測,有86%是準確的,14%是錯的,錯就錯在時間上。總的來,我覺得在科技發展趨勢上我們的預測還是比較準的,但一些非技術的因素也會影響技術的發展。

新京報:近來有報導稱,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投資打造衛星互聯網。過去基礎設施通常都是政府投入,這樣的變革會給技術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庫茲韋爾:基礎設施正在變得去中心化。比如,互聯網最初是美國國防部啟動的,但互聯網的發展是由個人、公司等以無中心組織的形式推動的。電信業的發展過去也是由政府主導的,現在一些國家也出現了去中心化的無線電信系統。我想,基礎設施去中心化是未來的方向。

新京報:未來,人工智能會由一個統一的“大腦”控制嗎?它會不會成為電影《終結者》裏“Skynet”那樣的角色?

庫茲韋爾:我不這麼認為。未來的人工智能也是分散的、去中心化的。谷歌公司有很多人工智能中心,其他公司,比如百度也有自己的人工智能中心,很多中國公司在這方面都在進行研發。競爭決定了人工智能的將來是分散的,不會有一個統一的“大腦”,更不會出現“Skynet”這樣的角色。

人工智能也會有情感

新京報:你經常提到電影《Her》,這部電影展示人與機器之間美好的情感,你認為這種情感會出現嗎?

庫茲韋爾: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主要是因為電影中的人工智能薩曼莎是個性化的。計算機會有情感。情感屬於智慧的一部分,和幽默一樣,是更高級別的智慧。高級計算機可以知道什麼是好笑的,可以了解、傳遞人類情感。

新京報:你還欣賞哪些關於未來的電影?

庫茲韋爾:《黑客帝國》實際上是虛擬現實技術一個很好的預言。未來我們會有這種大腦內部的虛擬現實技術,大腦會接收到信號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很多電影都會關注科技的消極影響,不過現在看來,科技的積極影響更大,比如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機,它讓我們更聰明,工作更便捷。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