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險避稅說法不靠譜,天價保險市場熱銷
鉅亨網新聞中心
“富人險”避稅說法不靠譜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與投保人熱捧“高端險”種相呼應的是,多家保險公司近來也加大了高保額、高保費險種的開發力度,“高端險”投保門檻呈現“芝麻開花節節高”的趨勢。年初以來,多家公司推出了年繳費門檻在3萬元以上的高端險產品,業內俗稱的“富人險”一時引起熱議。那么,這些動輒數十萬元的高端險種到底能為投保人提供什么服務呢?記者為此展開調查。
天價保險津門熱銷 “富人險”卷土重來
進入3月以來,一款天價“富人險”開始在全國主要城市熱賣,吸引了不少高收入人群的眼球。據了解,這款由中國人壽(601628)推出的高端險是一份高額保險計劃,5年繳費最低150萬元,一舉刷新了國內保險業的投保額紀錄,堪稱史上最貴“富人險”。
記者了解到,這款保險新品名為“福祿尊享”,目前已開始在天津市場熱賣。其投保門檻根據繳費期限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3年期門檻為每年最低繳納50萬元保險費,5年期每年繳納30萬元,10年期每年繳納20萬元,合計下來,投保該產品門檻最低為150萬元,且上不封頂。無獨有偶,中國平安(601318)也在今年推出了類似高端險產品,門檻雖遠低于“福祿尊享”,但每年也需數萬元的保險費,這相較于市面上數千元的主流壽險品種還是高出不少。
不過,據記者了解,我國長期人身險的預定利率上限是2.5%,即便是這些高端險也不能逾越國家規定的這條“高壓線”。而且從目前市場上的主流高端險種來看,其提供的保障及收益主要包括:身故保障金、生存金、享受分紅收益等,更多的是為投保人提供人身保障功能和資產保值功能。
其實,早在1999年,友邦保險和平安人壽就推出了專門為高收入人群度身定做的高額壽險保障計劃。不過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大部分產品退市,或是改頭換面。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各家壽險公司以前推出的保險,設定的投保門檻一般都比較低,沒有區分普通客戶和高端客戶。此次國內領軍的保險公司推出專門針對高端人群的保險產品,意味著國內壽險產品從今以后也會像銀行理財產品那樣細分市場。
“富人險”多為富人提供家庭資產保障
廣義來說,年繳保費3萬元以上,保額100萬元以上,投保人身價500萬元以上就算作是富人險。但事實上,保險公司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據泰康人壽的資深經理閆洪海介紹,富人險不能作為收益性去購買,因為它是可以替代的,而且很多人也不看重保險的生長能力,因為富人有強大的資本,一般身價在500萬元以上,他的收益能力一定強于短期保險公司的收益能力,保險公司最多能夠提供5%至6%的復利,達不到他們對財富增長的要求。
所以保險公司要做的是拿出客戶資產中少量的部分解決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且不可替代的問題。因此富人險不是單一的保險產品,通常是由兩全保險、定期壽險、意外險、重大疾病險和醫療保險等組合而成的保險規劃。
一般的規劃大概分為保障、資產保全、傳承。假設一個人不幸去世,留下1000萬元的資產,根據《婚姻法》,他的妻子將得到500萬元的資產,余下500萬元由他的父親、母親、妻子以及孩子分割,每個人可以拿到25%,也就是說孩子只能得到125萬元,也就是總資產的12.5%,因為妻子有可能在得到625萬之后改嫁或者以其他方式帶走這份資產,所以家族沒有辦法傳承資產。
現在很多家庭都面臨類似問題,從現在的規劃來看,假如買一份500萬元保額的保險,大概需要十幾萬元,指定受益人為他的孩子,那么如果發生身故的話,孩子將獲得500萬元,如果加上分紅的話可以達到1000萬元,在不傷害夫妻感情的情況下,使家族資產傳承下去。泰康的“世紀長樂”、新華的“富貴人生”等帶有指定受益人的理財型產品都可以解決該問題。
醫療方面,中英人壽的“尊榮歲月國際醫療保障計劃”較普通醫療保險范圍更加寬泛,最高保額達到300萬元。比如,國內傳統的普通醫療保險對于報銷范圍限制較多,且保障額度較低,且承保范圍往往局限在個人住院、手術醫療和意外傷害住院醫療上。而高端醫療險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放寬了對特需醫療、自由選擇醫院、自費藥報銷這三個投保人最看重的要素的限制。太平人壽的“卓越人生”計劃就提出了進口藥、自費藥全部報銷的條款,而且醫療范圍也實現了在國內、國外靈活選擇醫療機構就醫。
目前,多家保險公司表示看好高端保險市場,保險公司認為,新興高收入人群,大多工作忙碌,過度透支精力、體力,而且生活方式變化大,不確定因素多,意外風險較高,使得這些人愿意通過保險化解一部分風險。
“富人險”以規避遺產稅為銷售噱頭
“這款產品入市后銷售狀況不錯,從目前的銷售情況看,主要集中兩類人,一類是私營企業主,另一類是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中國人壽天津分公司相關人員介紹說。
動輒數十萬元的保費,為何還有這么多投保客戶呢?記者了解到,在高調推廣“高端險”時,不少保險公司都用上了“規避遺產稅”這樣一種說法。目前,雖然我國尚未開征遺產稅,但相關傳言早已有之,而國外遺產稅稅率一般高達40%左右,因此中國的一些富人就未雨綢繆。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避稅”這樣的說法其實很難站得住腳,畢竟目前我國的遺產稅還沒有開征,而且短期內也看不到開征意向。可以說,在今時今日就主要以規避遺產稅的說法來推動“富人險”的銷售,更多的是一個噱頭。
購買“富人險”可遵循“三五”原則
“富人險”的核保過程較為復雜,保險業內通常的核保規則是,保額超過50萬元低于100萬元的需要提供財務證明和體檢;100萬元至150萬元的則需要提供資產證明;超過150萬元還需提供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企業年審報告等。
雖然“富人險”在一些方面上表現得更為優越,但買保險還是要從自身出發。其實一些中端產品也能夠解決同樣的問題,換句話說買保險需要配置,“富人險”并不是顯示身份的方式,保險的最終目的是服務和保障。而且在保費不變的情況下,保額與收益是成反比的,保額過高,也可能會導致負收益。有些人則更愿意放棄收益投保高保額產品,這也讓他們間接獲得了高額現金使用期權,使家庭生活獲得更高的保障。
閆洪海表示,購買“富人險”這里有個“三五”原則,即保額是年收入的5倍、保費是年收入的1/5、配置產品在5種左右。
別讓保險“高不可攀”
最近不少媒體“配合”保險公司宣稱“富人險熱賣”、“企業家爭相搶購富人險”,令人不禁莞爾,更出格的是有保險公司打出“富人險可以合理規避遺產稅、其他個稅以及個人債務糾紛”這一噱頭,存在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花開兩朵,先表“避稅”。事實上,首先是現階段遺產稅尚未開征;再者,個體消費者目前都是用稅后收入購買保險產品,即使買最高保障的富人險也不可能避稅。再說說“規避個人債務糾紛”。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法律保護與個人生存保障密切相關的保險,例如社會保險、保障性強的壽險,而投資理財型的保險因其具有很強的投資特性,和生存保障關聯不大,在發生債務糾紛時是有可能作為資產查封或者凍結的。所以對于富人險來說也需要具體分割,不能一概而論。
保險公司以明顯相悖于相關政策的賣點作為噱頭,意圖無非是想要擴大社會對富人險的需求,這背后則是保險公司沖高保費的業績目標在驅動著。
事實上,保險公司不妨轉變經營理念,不能只一味地看到了富人險單筆保單的“大錢”,也要看到“小錢”——基數龐大的中等收入乃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或者個人的商業保險需求,能對這類人群設計出更多更好在保費上“平易近人”、在保額上“高不可攀”的性價比高的保險產品,激發出更多的保險需求,一來可以完成自己公司的商業目標,二來也能助推國內的保險市場和保險文化走向穩定和成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