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再查惡性競爭 財險業承保虧損難過冬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年來,財險三成本——即獲取成本、賠付成本和運營成本一直高處盤旋——這成為了保險公司另一心頭之痛。
對于衡量保單獲取成本的手續費,謝躍認為,目前的市場競爭條件下,下降的可能性不大,“誰做誰倒下,誰先做誰先倒下”,因為財險有效需求不足,導致供應相對大于需求,所以保險公司之間存在“囚徒困境”般的競爭。
至于賠付,據謝躍觀察,高于70%以上的海外成熟市場的賠付率,到國內,卻成為了能夠“壓死駱駝的稻草”,因此損害被保險人的賠付不足、壓理賠等行徑司空見慣。
于此同時,如小中生大、移花接木、多報少修、甚至無中生有,修理廠甚至自己安裝攝影棚,制造虛假的事故現場等制造極端案例的非正常賠付卻大行其道。
而身處熊市,財險資金的投資顯然難言賺錢。2008年上半年,中國財險、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的凈投資收益率分別由2007年底的6.5%、14.7%和11.7%降至1.7%、3.7%和5.2%。
四大亂象
財險業低迷的原因,撇去行業本身的運行規律約束以及資本市場的外部不利因素,財產險市場特別是車險市場的秩序,更為保監會所關注。
在前述《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財產保險市場秩序工作方案》(下稱“《方案》”)的文件中,保監會稱,目前國內存在著財險公司經營的業務財務基礎數據缺乏一定的真實可信度;保險機構條款費率報行不一,各公司分支機構存在以各種理由隨意擴大或縮小保險責任,隨意變更總公司統一報批報備的條款費率,從而進行惡性價格競爭,破壞市場秩序或損害被保險人利益等違規行為;存在惡意拖賠、惜賠、無理拒賠等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以及保費資金管理、核保核賠管理、有價單證管理、成本管理、印章管理、分支機構高管人員管理等核心內控制度不夠完善和健全等四大積弊。
以財險公司的財務數據欠真實為例,其原因在于公司采取了虛掛應收保費、虛假批單退費、撕單埋單、陰陽單證、凈保費入賬、系統外出單、賬外賬等違法違規行為,而故意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進行虛假理賠等做法也造成了相關數據的不完整。
例如,對于各項責任準備金計提,謝躍直陳,其實財險公司只要稍稍改變精算估計,調節準備金的提取,不僅可以粉飾報表,而且可以創造利潤。例如,對于已發生、已報案的保險賠案,有的保險公司規定只有明確責任之后才算立案,才計提準備金,這樣就會導致當期少提或者晚提準備金,從而虛增當期利潤,但矛盾并沒有解決。
除此之外,各項經營管理費用的虛假列支和各項責任準備金未能依法依規計提,亦是數據掛一漏萬的原因之一。
為此,保監會提出了堅決加大檢查處罰力度、依法嚴厲查處市場上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建立對總公司的質詢和監督,建立保險機構和從業人員不良記錄信息共享機制等6大整治舉措。
對此,9月1日,上海一位財險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為了貫徹保監會的整治措施,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已經聞風而動,目前對轄區各財險公司進行了現場檢查,此后將制定出更為詳細的清肅之舉。
但一大型財險公司上海某縣支公司總經理給出的卻是另一種聲音。在其看來,盡管同業公會這次雖然“狠下決心”,但以前也有過太多“虎頭蛇尾”的先例,因此對措施的真正效果,要拭目以待。
“財險公司過冬,是市場過度競爭造成的,我們這里小小一個縣,就有十多家財險公司競爭,生存都困難,談何合規?”該總經理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