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牛肉緊缺 中國或成牛肉凈進口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現階段,中國市場牛源緊張,養殖成本不斷攀升,肉牛養殖出現嚴重萎縮跡象。國外甚至有機構預測,中國在2010年內很可能成為牛肉凈進口國。
據中國廣播網7月27日報道,由于成本大、周期長、風險高、效益差,牧業大省山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養牛戶不得不選擇大量宰殺母牛,導致市場上牛源緊張,養殖成本不斷攀升。而在全國,牛源也普遍現短缺,肉牛養殖出現嚴重萎縮跡象。
牛肉市場形勢嚴峻
山東各地區都出現大量屠宰可繁母牛、幼牛的現象,整個山東母牛存欄量與2000年相比,正好減少一半。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是由于肉牛養殖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現在平均養一頭牛,買一頭250公斤左右的牛犢子,5,000元左右;飼料、酒糟、玉米,一個月300元,15個月出欄就是4,500元;人工、防疫等成本不算,一頭牛的飼養成本已經超過9,000元。而現在每頭的價錢還不到8,000元,這樣計算一頭牛要賠1,000余元。
山東的情況并不是個案,根據統計,中國能繁母牛數量約為6,210萬頭,按60%產犢率推算,每年僅能生產出3,726萬頭牛,這一數量尚不足現在年屠宰5,390萬頭的70%。形勢十分嚴峻。
推行肉牛生產體系任重道遠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肉牛產業發展到今天,已接近崩潰的邊緣,養殖環節沒效益,加工環節不賺錢,市場終端產品價格也呈下降趨勢,整個產業鏈條各環節都困難。
國外甚至有機構預測:中國在2010年內很可能成為牛肉凈進口國。業內人士認為:有關部門多方應當著手對產業進行政策扶持,避免肉牛產業最終被國外掌控,喪失市場話語權。
專家首先建議,國家加大對能繁母牛的扶持,建立良種母牛養殖補貼制度;大力推進規模化和標準化養殖,采取政策性獎勵機制,鼓勵、引導農戶和企業適度規模化母牛養殖。除補貼外,還應加強行業標準制定與培訓,提升產業的整體水平。同時,加快推進肉牛良種化建設,規范屠宰行業,保障食品安全。
有關專家建議探索建立完善的產業預警機制,推行肉牛生產追溯體系建設。專家也表示,目前我國的肉牛養殖體系已經破壞的很厲害,而它的重建則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應該說任重而道遠。
(李敏娜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