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上市之戰保險中介10年跑至"賽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保險中介迎來10周年之際,其沖擊A股上市的熱情再次高漲。
6月24日,“爭取明年底之前上市,關鍵看監管部門的審批。”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泰保險經紀)董事長沈開濤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此前江泰保險經紀高調宣布,兩年內沖擊A股上市目標。這是繼民太安保險公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民太安保險公估)去年下半年表示擬申請創業板上市后,又一家保險中介公司將融資目標瞄向A股。
“更多的保險中介公司想上市融資做大,但是其模式又限制了上市很難。”深圳某保險中介公司總經理稱。
紛爭上市
由于近十年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險中介公司相應發展較快,爭取上市融資更快發展成為多家保險中介的需求。保險中介包括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保險公估三大業務領域。
爭取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融資,成為江泰保險紀經的重大戰略,其正在做上市前的各種準備工作。據沈開濤透露,去年5月公司完成改制更改為股份制公司,今年下半年則將選定投行等中介服務機構,明年選擇合適時點上報方案。“公司的核心競爭是專業化和市場化。”沈開濤表示,公司成立10年來每年都實現盈利。
深圳另一家保險中介公司比江泰保險經紀更早籌劃上市。民太安保險公估被稱為保險公估業“老大”,在去年底表示計劃申請創業板上市,今年年內上報排隊等候上市,安信證券為其承銷商。公司2006年就有上市規劃,并于2008年3月完成股改,目前注冊資本金為5000萬元。
民太安保險公估董事長楊文明對本報表示,堅持獨立第三方的定位,公正、專業是公估業的行業特征。在他看來,一些與保險業務相關聯的“股東”背景的公司在案件處理過程中缺少獨立性,而沒有“股東背景”的公估公司能夠客觀、公正地提供保險公估理賠服務。
自1999年以來,民太安在保險公估行業中連續10年收入排名第一,其中民太安2007年的公估收入為1.4億元,2008年為2.1億元。如果民太安保險公估今年沖刺創業板成功,很可能成為A股上市的首家保險中介公司。
保險中介行業自2000年批準發展至今年,剛剛走過了整整十個年頭。今年一季度數據顯示,全國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共2564家,通過保險中介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達3749.88億元,占全國總保費收入的82.57%;全國保險中介一季度業務收入301.42億元,同比增38.54%。
在2564家保險中介公司中,魚龍混雜的局面也比比皆是,同時,一些保險公司隨著近十年保險業的迅速發展,也迅速成長起來。
不過,想成為規模更大的保險中介,融資快速發展成為需要。在A股上市審批難、排隊等候時間長的難題下,另一部分已另辟蹊徑選擇海外上市,2007年底泛華保險服務集團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目前國內首家也是僅有一家海外上市的保險中介公司。
另外,北京中匯國際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有可能在A股市上市難的境況下,擬去美國上市,目前已請機構做上市相關培訓。不過,保險中介業內人士認為,海外上市雖然容易,但上市后監管更嚴格。
2009年12月來自保監會新規,使保險中介公司“震動”。新規定要求保險中介的注冊資金需數倍甚至數十倍增加:保險代理機構從5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保險經紀機構從5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保險公估機構從50萬元提升至200萬元。增加注冊資本的新監管要求必須在2012年10月之前達到,注冊資本的大幅度提高,意味著行業門檻更高,監管也會越來越嚴。
對于上市,沈開濤希望能以資本力量推動整合、做大做強并聚集優秀人才。對于有深厚行業背景的保險中介公司而言資金問題不大,對于像江泰保險經紀、民太安公估、中匯保險經紀等市場化的保險中介公司來說,走規范發展進行上市融資成為迫切需求。
不過,保險中介業內人士認為,保險中介公司融資需求,在于保險中介的業務模式,因為前期需要墊付資金,收入主要來自傭金,而收入在維持公司運作之外,積累進行規模性擴張不太可能。
風投興趣
保險中介公司雖然尚未有A股上市公司,但盈利尚可、潛力巨大的保險中介成為風險投資的“甜餅”。
泛華保險服務集團是風投資金助推美國上市的典型,其在鼎暉投資1.5億元并協助之下,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另外,華康得到了IDGVC的2500萬美元投資,中國眾合有限公司得到紅杉資本1000萬美元投資,另外明亞、搜保網、車盟等都相繼引進了風險投資。
沈開濤透露,目前有五家風投對江泰保險經紀有興趣,一些大的風投公司愿意跟江泰簽長期的投資協議。
對于風投來說,泛華保險服務集團成功上市,無疑成為風投投資退出的美好希望。對于公司上市并發展良好,泛華保險服務集團董事長胡義南表示:“公司戰略變革的適應能力很強,泛華的戰略管理能力,資本運作能力,運營管控能力,系統支持能力日臻完善;公司不僅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現金流充沛,而且在行業內處在相對領先的地位。”
不過,保險中介上市仍存在一些難題,首先是快速增長的“故事性”不夠吸引人,因為一旦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之后,資本往往需要公司增長率至少達到30%以上,另外,既無產品又無看得見的“技術”的保險中介,如何估值成為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認為,保險中介機構一旦成功上市融資,一些頗具潛力的保險中介公司將會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