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日股份:高管娘子軍20天套現過億
鉅亨網新聞中心
孚日股份去年開始嘗試轉型,但轉型才剛起步,部分高管紛紛拋售所持股份。此次減持套現的這6名女高管,也因此被投資者稱為最兇猛的套現娘子軍。
據投資者報12月27日報道,盡管12月22日孚日股份(002083)大股東逆勢增持上市公司股票66.9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7%,但這依舊不能與其高管此前瘋狂減持相提并論。
由于主業表現不甚理想,孚日股份這家國內規模最大的家紡企業自去年開始嘗試轉型,重金投資光伏產業,但轉型才剛起步,2009年還承諾要延長股份鎖定期的部分高管在2010年就等不及了,紛紛拋售手中所持的公司股份。
孚日股份高管的限售股份2010年11月25日解禁,解禁第二天高管們就開始拋售。深交所誠信檔案數據顯示,自11月26日-12月15日的20天時間里,孚日股份有6名高管進行減持,共減持1043萬股,套現約1.1億元。
有意思的是,孚日股份共有15名董監高成員,女性占6名。而此次減持套現的正是這6名女高管,其中董事3名,監事3名,也因此被投資者稱為最兇猛的“套現娘子軍”。
“娘子軍”20天套現過億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出口金額最多的家紡企業,孚日股份2006年11月24日登陸深市中小板,高管限售股原本去年11月25日就已解禁,但公司的高管當時作出承諾,“所持有孚日股份的股份自2009年11月25日起自愿繼續鎖定一年,至2010年11月24日。”
這意味著,一年后的2010年11月,公司高管的限售股迎來解禁潮。11月22日,孚日股份發出公告表示,公司董事單秋娟、孫勇、秦麗華、楊寶坤、王培鳳、顏棠,監事吳明鳳、門雅靜、李愛紅及董秘王進剛等10名自然人股東共持有公司限售股份約1.7億股,可于2010年11月25日上市流通。
據了解,這部分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8.11%。解禁第二天,即2010年11月26日,苦等了四年的公司高管就開始迫不及待地減持。
深交所數據顯示,當天孚日股份兩名監事門雅靜和李愛紅各拋售11.56萬股和52.42萬股,分別套現130萬元和592萬元。但這只是孚日股份高管“娘子軍”套現的一個小序幕。11月29日,門雅靜和李愛紅再次出手,分別拋售13.81萬股和54.48萬股,各套現157萬元和622萬元。
接下來,孚日股份另外一名監事和三名董事也先后加入減持隊伍。
11月29日,公司副董事長兼財務總監單秋娟以11.39元的均價一次性減持113.51萬股,套現1292.85萬元。12月初,公司另一名女董事王培鳳連續減持三次,總共減持178萬股,套現1941萬元。公司女監事吳明鳳也分兩次減持59萬股,套現656萬元。
套現最兇猛的是公司董事秦麗華,她12月15日一天就拋售400萬股,以9.77元的成交均價計算,當天套現3908萬元。
也就是說,孚日股份6名娘子軍戰士在短短20天的時間里,就減持14筆,共減持1043.08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1%,套現超過1.1億元。其中5人落袋超過千萬元,1人落袋600余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高管限售股多鎖定一年,客觀上讓以上高管套現時賺得更多。如果以上6名高管去年限售股解禁日一到就減持,由于當時孚日股份股價為9元多,2010年減持時成交均價多在11元以上,因此,這6名高管套現金額將比2010年少2000多萬元。
傳統主業下滑轉向光伏
孚日股份的主營業務原本是家紡,但2009年6月,公司突然宣布投入4.65億元進軍太陽能電池領域,這一轉變讓投資者大跌眼鏡。更讓投資者不解的是,公司此次轉投新能源產業的資金占到當時募資的近4成。
作為一家剛上市不到三年的公司,孚日股份2008年公開增發一億股,募集到資金凈額為12.6億元,卻拿出高達四成的資金投入光伏產業,違背了公司當初募資時的公開承諾,孚日股份當年公開增發時的承諾是:將募集到的資金悉數投向家紡類項目。
這次重金投向光伏給孚日股份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是,這家家紡大戶被市場作為新能源股爆炒,自2009年初開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孚日股份的股價翻了近3倍。
公司為何放棄傳統主業而轉向光伏呢?多名證券研究人士接受《投資者報》采訪時均表示,孚日股份的主營業務是生產、銷售中高檔毛巾,由于產品差異化程度小,進入門檻比較低,中高檔毛巾的價格戰愈演愈烈,這嚴重制約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與此同時,公司的主營產品以外銷為主,而當下國際金融危機并未完全消退,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毛巾需求降低,公司收入減少。
財報數據顯示,自2003-2006年,孚日股份以全球貿易為方向,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復合增長率達42.4%。2007和2008年,在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等不利條件下,公司努力保持國際業務的增長分別獲得10%和12.32%的營業收入增長率。
但到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下,出口業務受到嚴重影響,營業收入中的出口部分同比減少12%。2009年全年,盡管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28億元,同比微增1.12%,但凈利潤1.08億元,同比下降12.2%。
正是由于主業利潤空間有限,且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孚日股份開始另辟蹊徑,重金投向CIGSSe薄膜太陽電池項目。
不過,公司表示不會放棄家紡主業。“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放棄了對家紡業的投資,而是把對家紡業投資的重點從生產轉移到渠道、品牌建設和新技術上了。” 孚日股份董事長孫日貴此前對媒體表示。
此外,在公司主業下滑的同時,孚日股份歷年的財務費用率均大幅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從2003~2009年,年平均財務費用率為5.88%,遠遠高出行業平均水平的2.2%。究其原因,英策咨詢的一份報告表示,“主要因為在公司銀行貸款中,短期借款占比巨大,融資成本較高”。
套現或因光伏前景不明
孚日股份轉向后的薄膜太陽電池業務能否馬上為公司帶來利潤呢?或許公司2010年的三季報讓投資者看到了些許希望。
三季報顯示,公司持股50%的埃孚光伏公司本期實現凈利潤2066萬元,公司確認投資收益1033萬元,比2009年同期大幅增長。而埃孚光伏是公司在光伏產業試水項目,主要從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封裝,目前已具備50MW生產能力,投產以來生產經營正常,已為公司貢獻利潤。
但這還只是一個開始。《投資者報》從公司市場部了解到,由于孚日光伏研發的銅銦硒(CIS)薄膜太陽電池是全球光伏產業內技術復雜程度最高的光伏產品生產和研發工作,相比第一代晶體硅太陽電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陽電池,工程技術復雜,調試期也稍長。
孚日股份也公開表示,孚日光伏爭取在較短時間內達到可以批量生產的技術水平,但預計該項目對公司2010年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正是由于主業的下滑以及光伏業務前景的不明朗,公司高管的減持似在情理之中,不過也有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員對《投資者報》透露,高管的套現可能與光伏新項目投資有關。
因為以上6名高管中,其中3名董事均為公司控股股東山東孚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這三人分別是單秋娟、秦麗華、王培鳳。在此次減持高管中,這三人也是套現金額最多的高管,但《投資者報》就此采訪孚日股份董秘辦時,并未得到明確答復。
(何瑩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