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4億歐債這就買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用一個詞概括中國與歐盟的關系也許有點難,但歐盟貿易委員卡洛·德·古赫特卻給出了一個讓人驚喜的回答:中歐雙邊貿易合作的成果真的非常“美味”。

7月22日,以“中國作為貿易引擎”為主題的歐盟-中國貿易日在比利時-歐盟館開幕。卡洛·德·古赫特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美味關系’不僅僅表現在地理標志產品方面的合作,也表現在其他各個領域。”

購歐債,中國很聰明

“中國市場對于歐盟而言十分重要。”卡洛·德·古赫特說,正是基于這樣彼此需要的關系,最近,中國外管局購買了數億歐元的歐洲政府債務,其中,包括了西班牙和希臘國債。


在卡洛·德·古赫特看來:“盡管歐洲經濟仍然處于一個困難時期,但這仍然是一筆不錯的投資。我相信可以實現保值、增值的效果。”他進一步分析到,歐洲已經啟動了86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這筆龐大的救助資金由歐盟、歐元區成員國和IMF共同承擔。

記者了解到,外管局此次購買的西班牙和希臘國債的規模在4.2億歐元左右。對此,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孫立堅認為:“在歐盟啟動救助計劃的背景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不會進一步蔓延,此時購買歐債是個不錯的選擇。”

一般的,國家外匯儲備是為了保持匯率穩定和貨幣的流動性。孫立堅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此前,外管局大量持有美國國債,可以說,這是全球投資流動性最好的資產。但是,美國國債已經出現泡沫,價格偏高,投資收益率偏低,特別是在二級市場。

“從提高外匯儲備收益率的角度看,外管局應該買入部分日本國債。”孫立堅指出,目前,市場對于日本財政赤字給予過高評估,導致日本國債價格偏低。“從投資收益的角度出發,購買日本國債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購買歐洲國債,特別是購買發生危機的西班牙和希臘國債也有同樣的效果。孫立堅分析到:“在啟動救助計劃后,歐洲國債的風險減小,違約可能性降低。”此外,在孫立堅看來,“此時購買歐債也是一種戰略性考慮,可以實現分散投資,與歐盟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破壁壘,歐盟很積極

購歐債固然惹人關注,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壁壘同樣“火熱”。卡洛·德·古赫特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貿易保護主義是中歐合作交往中的一個關鍵,除此之外,還有知識產權保護等話題。”

數據顯示,中歐貿易額從建交之年的24億美元到2008年的4200億美元,增長了175倍;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中歐貿易額下滑至3641億美元;2010年上半年,中歐貿易額超過2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7%,基本恢復到危機前水平。

“貿易關系始終是中歐關系中最穩定的關系之一,快速發展的貿易為雙方提供了機會,帶來了利益。”卡洛·德·古赫特指出,如今,歐洲人購買的許多商品是來自中國的,而中國的不少汽車、機器是歐洲的;歐洲需要中國提供勞動密集型產品,中國需要歐洲的高端制成品。

不過,卡洛·德·古赫特承認,中歐貿易交往中也存在一些非常棘手的問題,比如知識產權保護。他告訴記者,一些歐盟企業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但是,他們對外商在中國投資的環境開始表示擔憂”。

卡洛·德·古赫特指出,根據中國政府提出的一系列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包括只有在本地注冊的企業才能參與政府采購,“這將影響外資企業研發積極性,也不利于知識產權保護。目前,在歐盟企業的積極建議下,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調整一部分”。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卡洛·德·古赫特提出了“貿易讓生活更美好”的3點建議,即進一步增加中國與歐盟本地市場的投資機會;確保政府采購更加開放和透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在極富挑戰的環境中,中國和歐盟應該成為伙伴和世界經濟的支柱。”卡洛·德·古赫特相信,“未來,我們還將收獲更多合作的‘美味’成果。”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