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量化寬松:飲鴆不止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22 09:46


美聯儲為什么推出量化寬松政策?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近日發表的言論邏輯,是使用量化寬松政策針對通貨緊縮,擔心通縮出現。這一點從美國近期經濟數據上能看到支撐,美國的核心通脹率已經為負,剔除原油大宗商品采購,居民日用品CPI呈現往下趨勢。

在我看來,美聯儲推出量化寬松政策,這是基于對于美國經濟轉型考慮。美國經濟份額70%是通過內需,其中主要是消費,消費又有相對部分是通過消費信貸實現的。但是,在目前高失業的背景以及地產價格低迷的背景下,美國消費者的存量財富和增量收入都受到限制,通過消費工具的手段,以消費帶動經濟發展的模式暫時走不通了,美國經濟轉向出口和投資。而量化寬松政策,恰恰有利于這兩個領域。

通過推行量化寬松政策,可以保持長期低利率,這有利于美國降低經濟發展成本,增加美國國內經濟相對的比較優勢,并帶來出口比較優勢。我認為這是美國推行量化寬松政策的基本考慮。


因此,美聯儲推出定量寬松政策,在伯南克的理論邏輯和經濟思想里,核心是通貨緊縮。依據伯南克的判斷,當前全球經濟的主要矛盾不是通脹,不是經濟過熱,而是通縮,是經濟過冷。

但問題在于,美國經濟只占全球經濟的一部分,伯南克是非常明顯地站在發達國家,尤其是站在美國角度,來看待問題、制定政策、引領世界輿論。我的疑問恰恰在此。

第一,當前全球經濟,在格局上表現為,三分之一的發展中國家,是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三分之二的發達國家表現出來經濟趨冷。這樣一個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比例關系,并不得出全球在未來一定是經濟趨冷和通縮。

第二,為了防范發達國家通縮,防范發達國家經濟衰退,而去犧牲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尤其在一個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發達國家經濟權重占比高,但從人口看占比低,為了發達國家利益的單向政策是得不償失的,這樣的政策并不真正符合全球經濟發展的需要。

第三,美國政策并不代表發達國家,而是只代表美國自身。實際上,美聯儲推行的量化寬松政策,已經把歐洲、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發達經濟體推到了一個很尷尬的境地。歐洲推行的依然是緊縮政策。事實上,在美聯儲新一輪定量寬松政策執行后,美國之外的發達國家,很有可能率先出現滯脹,經濟還沒有恢復,但大量貨幣涌入導致價格上漲,換句話說,美國現在推行的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也并不符合整體發達國家的利益。

第四,在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中,美國自身也很難從中獲利。因為美國經濟模式最典型特點是通過消費拉動經濟,這樣一個模式很難瞬間改變以出口作為經濟增長的杠桿,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轉化過程。就像談中國經濟,減少對外需的依賴,發展內需一樣。經濟轉型需要三五年的周期,不是一天就能實現的,不能拔苗助長。美國通過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推低美元匯率,以此放大美國出口,但美國國內的生產成本跟發展中國家的差距是多少倍,這已經超過匯率調節范圍。按這樣的邏輯,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美國經濟自身也是很難獲利的。

第五,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全球都在思考,不要讓救助危機的手段,成為下一次金融危機的推手,不要過早誘發下一輪經濟危機的到來。學術界探討2008年金融危機的原因,根本就是貨幣太多,脫離實體經濟,因此防范危機唯一手段就是降低貨幣風險,不能讓貨幣膨脹到誰也控制不了的程度。在2008年、2009年應對危機時期,臨時出臺一些寬松貨幣政策是可以的,但到了今天,全球經濟基本回穩,美國經濟沒有惡化,這樣一個情況之下,美國推出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很顯然是一個會成為誘發下一輪經濟危機提前到來的誘因。由于資本在全球流動,有可能下一輪金融危機不在美國出現,而是會在全球某一個地點發生。但總歸一點,救助金融危機的手段,不應該成為推動下一輪經濟危機提前到來的誘因。

在這樣的格局里,應該怎么辦?

我認為在本質上,還是要回到全球貨幣體系的問題,恢復國際貨幣發行秩序。在目前的美元信用本位制之下,美國享受了本位幣利益,卻不承擔本位幣的責任,貨幣發行不受什么約束,這是當前整個國際貨幣體系最核心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全球貨幣發行控制不了,貨幣膨脹控制不了,金融危機就控制不了,只能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到來。

構建一個全球多元體系,要賦予本位幣國家應該有的責任。要約束美元貨幣發行,美元發行不僅是美國自身問題,而是全球問題,要有一個制度安排能夠約束美元貨幣發行。這是根本解決之策。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