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年保險賠付反降,法特瑞"叫賣"災前預防
鉅亨網新聞中心
推崇可持續發展的法特瑞互助保險正在中國 “叫賣”一種保險哲學——災前預防。
“對于泥石流這種毀滅性的破壞,很難通過工程設計來抵御風險;唯一選擇就是不在存有地質隱患表面上建廠址或住址。”8月16日,第一次來華的美國法特瑞互助保險公司執行副總裁約納森·霍爾說。出于對中國快速增長保險市場的高度敏感,法特瑞已經捕捉到潛力商機,即災難頻發后的頓悟會提升保險意識。
照霍爾所言,可以通過法特瑞的商業模式,幫助企業預防損失,支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盤點”災害損失保險理賠與可持續發展的邏輯是,補缺風險管理之課,制定標準,尤其是盡快建立巨災保險機制對沖風險。
尷尬的理賠數據
大災之年的保險賠付反而少于往年。據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1-6月,原保費賠付支出147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35億元,降幅9%。今年上半年的自然災害程度較去年同期嚴重,由于尚未建立全國性的巨災保險機制,巨災風險仍無法轉移。
一位保險公司解釋說,總體看災害損失有所增加,但在車險賠付率下降的整體拉動下,理賠對經營業績的壓力并不明顯。此外,近兩年保險公司加大了選擇性承保策略,提高的承保條件,剔除了部分高風險業務,也是賠付減少的原因。
此外,災害大多數發生在農村和相對落后地區,投保比例相對較低,因此保險占社會總損失的比例相對低。加之一些事故涉及情況復雜,金額相對大,查勘、定損與核賠需要一定的周期,故尚未體現在已決賠款上。
遭遇大旱的云南和廣西人均保費分別只有393.96元和306.05元,玉樹地震所在的青海省人均保費只有326.75元,舟曲泥石流所在的甘肅省人均保費只有434元,保險密度與全國平均水平還有成倍的差距,保險深度也遠不及全國的平均值。所以,從保險渠道得到的受損補償微乎其微。
從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及民政部獲悉,2010年上半年,全國自然災害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113.9億元。
目前,舟曲泥石流帶來的經濟損失尚在統計之中,基于當地極低的保險密度,災害所能獲得的理賠也可能是杯水車薪。
8月17日,中國人壽在舟曲縣城春江廣場設立理賠點,現場受理舟曲縣4000多名客戶報案理賠工作。當天,中國人壽共受理報案64件,預計給付保險金172萬元。其中已經核實5件并給付保險金25.6萬元。
風險管理缺失
“很多時候,有些機構想的往往是風險轉移而非風險管理,而這正好本末倒置了。”約納森·霍爾說。
風險管理在亞洲市場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美國法特瑞互助保險公司全球副總裁、亞洲運營主管丹尼斯坦言,對于亞洲地區、國家和政府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能夠幫助企業實現一個轉移,即使一個企業從只買保險來提供保障,轉移到真正的風險管理。
困難在于從風險轉移變為真正的風險管理,重點是健全標準。“在中國已經開始感覺到了這一點,我們看到中國已開始采取更加先進的方法來進行風險管理,和制定各種各樣的標準。”丹尼斯認為。
實際上,大多數的損失可預防,并非不可避免。例如洪水災害,法特瑞所做的工作就是事先與客戶合作制定防洪應急預案:幫助客戶在洪水來臨的時候,做好災害響應。因為洪水與地震不同,洪水一般事前都可預警。
提及泥石流問題,霍爾一再強調,是重在避免損失,不要在災難易發之地建廠房,更不是在建完之后,去考慮災難出現怎么解決。因為,一個真正良好的風險管理決策是避免在易發洪水、易發地震和易發泥石流的地方建樓房,樓房應建在安全地方——能夠持續很長的時間,也能夠抵抗住自然界的各種各樣的力量。
霍爾建議,一方面可以通過純保險的機制,對于災害進行風險轉移;另一方面,在中國未來的城市建設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采取更好的預防措施。
“工程師模式”適應證
“從長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福利角度看,自然災害經濟影響最終應歸結為國民財富的損失。”東北財經大學李宏認為,“因此防災減災根本目標應定位于預防和控制國民財富損失。”
在法特瑞看來,災難可分為自然災害與人為災害事故,如火災與爆炸等。法特瑞現在推行的工程師預防在先的商業模式,旨在提高客戶的減災科技水平。與此同時,亦可避免理賠的尷尬。
霍爾認為,“工程師模式”成本更高的認識并不正確。法特瑞要求客戶投資到保護其財產措施中,比如安裝噴淋器、滅火泵等,但投入最后能夠幫助他們完全避免損失或將損失降到最低。
即使發生大損失,保險承擔的部分也很小,畢竟最大的損失還是由客戶承擔,因為首先有保險免賠額,另外對于客戶而言,因喪失時間無法繼續經營業務,以及花更多時間管理損失而非業務經營,如此也會造成喪失客戶,導致喪失市場份額等。
所以,“就風險總成本而言,保險成本很低,更大的一部分還是客戶對其設備所進行投資。”霍爾說,“法特瑞的客戶都極為重視這點,也確實投入很大,因為他們相信法特端信奉的工程師理念。”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