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花銷成本大\社會保障待加強\轉換現金通道有限:中國高儲蓄率"三大支柱"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18 10:00


[ 儲蓄者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花銷成本較大;政府對社會保障和教育體系的支持有待加強;現金存款與銀行儲蓄以外的有限的轉換現金通道,上述三者才是影響高儲蓄率的重要成因 ]

昨日,尼爾森公司發布的“中國高儲蓄率成因剖析”報告稱,節儉文化并非是造成中國高儲蓄率的主要原因。中國居民在各個生活階段花費的高成本、預防性儲蓄動機等對高儲蓄率影響更大。

中國的高儲蓄率素來聞名,目前,中國儲蓄達到GDP的50%左右。一般而言,在一個國家GDP強勁增長的同時,都將經歷儲蓄率的下降,其原因在于人們對未來的收入狀況有更好的預期。

然而,中國在GDP增長保持強勁的同時,儲蓄率始終維持高位。在解釋上述原因時,中國傳統的儲蓄習慣、勤勞節儉的儒家文化被認為是最好的理由。但尼爾森公司認為,節儉的文化傳統和對規避借貸的心理并不是導致高儲蓄率的主要原因。當工資收入達到一定的起增點,中國人同樣能夠像儲蓄大戶一樣成為消費大戶。


尼爾森公司稱,儲蓄者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花銷成本較大(教育、住房、結婚);政府對社會保障和教育體系的支持有待加強;現金存款與銀行儲蓄以外的有限的轉換現金通道,上述三者才是影響高儲蓄率的重要成因。

目前,中國儲蓄的主力軍從人口分析來看,已經傾向更年輕化的“上班族”(20到49歲),這個群體里擁有高儲蓄率,以滿足其人生階段的需求。尼爾森認為,20~34歲之間,年輕的家庭戶需要建立家庭和購買耐用品;40多歲年長的家庭戶則需要為孩子的教育和自身退休養老進行儲蓄。

尼爾森還認為,醫療和退休后的預防性儲蓄是中國高儲蓄率的一個重要原因。盡管過去這段時間,政府加大了社會保障系統和醫療系統的投入力度,中國社會保險基金仍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此外,居民投資渠道較窄已是共識,現金儲蓄、投資房產是處理余錢僅有的幾種方式。

尼爾森公司大中華區總裁馬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稱,隨著政府在社會軟件建設方面的日益完善,特別是教育、醫療和養老方面的投資有所收效,多樣性的金融市場提供更多的中等風險產品,以及人口結構的不斷變化,預防性儲蓄的重要性將不斷降低,中國總體的儲蓄率將越來越接近發達經濟體的水平。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