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兩年7位高管離職 因難達到老板要求
鉅亨網新聞中心
百萬年薪也難留人?知情人士表示,達不到老板要求
一直以來,獐子島(002069)都是業內公認的“大白馬”。2009年、2010年,公司連續實現了業績的高增長。就在這一片大好形勢下,自2010年以來,公司總計有7位高管離職,涉及的職位包括副總裁、人力資源總監、采購中心總監、加工事業部老總等重要職位。
上市公司高管相繼離職無非兩種可能:一是擔心今后的業績風險,趁早走人;二是尋求更好的發展空間。對于獐子島而言,知情人士表示,除了這兩個因素外,在成長到一定階段后,公司發展戰略的轉變和由此帶來的嚴格的業績考核,也是促使高管離職的重要壓力。
7位高管陸續離職
獐子島成立于2001年,2003~2006年,獐子島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和凈利潤指標均保持快速增長;2006年9月,公司登陸中小板。不過經過前期的快速增長后,2007~2008年上半年,獐子島陷入業績增長的泥淖,其中2008年上半年凈利潤甚至出現48.67%的跌幅。2009年下半年起,獐子島業績開始爆發式增長,其中2009年凈利潤增速達到64.98%;2010年增速達到104.64%。
在業績自2009年下半年起爆發式增長的同時,獐子島的股價也從當年年中的6元左右(前復權)一路上漲至2010年底35.44元的歷史新高,成為農業股中的大牛股之一。
然而就在發展進入上升通道后,自2010年以來,獐子島陸續曝出高管離職的負面消息。記者查閱公告發現,2010~2011年期間,獐子島離職高管共7名,涉及副總裁、加工事業部、采購中心總監等重要職位,除董秘王欣紅辭職是因身體原因外,其余人員辭職均由其他因素造成。
2010年1月5日,獐子島公告,公司人力資源中心總監白長青、采購中心總監趙韶翊同志,因個人原辭職。其中白長青任職時間始于2009年8月、趙韶翊則是2009年10月。
2010年2月23日,獐子島公告,公司副總裁吳忠永因個人原因辭去副總裁一職。從吳忠永任職經歷看,2004年3月~2006年12月任獐子島副總經理兼人力資源總監,2006年12月~2008年1月任行政中心總監,2008年1月~2008年12月任獐子島養殖事業一部總經理,2008年12月~2009年8月,任獐子島人力資源中心總監,而副總裁任期始于2007年9月。
2011年3月19日,獐子島公告公司管理與信息中心總監張宇,因個人原因辭職。其上任時間為2010年11月,而在這期間張宇還是獐子島總裁助理、總裁辦公室主任。
2011年6月1日,獐子島公告公司副總裁王詩歡因個人原因辭職。2008年12月至2010年8月,王詩歡任獐子島育苗事業二部總經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任海洋生物技術研發中心總監;2010年8月~2010年12月,任公司總裁助理;其出任副總裁的時間為2010年12月。
2011年10月19日,獐子島公告,副總裁、董秘王欣紅因個人原因辭職。王欣紅董秘任職時間為2007年4月16日。
2011年12月30日,獐子島公告,公司加工事業三部總經理林治海因個人原因辭職,2010年3月~2011年10月,林治海任獐子島海洋食品研發中心總監。
從上面的信息不難看出,上述離職高管大部分均在獐子島任職多年,且擔任過獐子島不少部門的重要職位。
知情人士:難達到老板要求
由于農業獨特的風險因素,從農業上市公司以往經驗看,高管離職往往伴隨著諸如業績下滑、人員動蕩、治理混亂等諸多負面影響。由此,投資者不由得擔心,獐子島高管為何陸續離職?離職對公司又有多大的風險?
“如此多的高管離職是老板決定的。”某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自2006年上市以來,獐子島老板事業心強,學習能力也強,不少員工要是跟不上老板的步伐,達不到老板預期勢必就會被要求走人。
2009年、2010年,獐子島業績增長動力主要取決于資源,即海產品生產能力;但進入2009年下半年以來,獐子島的海產品庫存進入一個巨大的釋放期,市場更多的是擔心如此多的產品如何銷售出去。對于這一點,獐子島似乎也早有認識,2008年獐子島發展戰略由先前的“資源+市場”逐漸向“市場+資源”轉型,即如何從一個資源依賴性生產企業進一步發展成為盈利模式更高的消費品企業。
伴隨著2009年產能的大幅增長,獐子島開始重點突出流通環節的銷售體系管控性建設。2011年4月,獐子島再次經歷經銷改革,即去除一級經銷商、直接和二級經銷商打交道。
“客觀講通過前期布局,公司營銷在業內整體水平不錯,企業總體能夠賺錢。”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但無論是前期銷售體系布局,還是2011年4月取消一級經銷商,獐子島銷售拓展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尤其是2011年銷售增速并沒有太大起色。
“我所了解的情況是獐子島一般高層的年薪在400萬元左右,中層一般都有200萬元,如此高的薪水如果達不到老板的(銷售)預期,就只有走人了。”上述人士補充說。
對于獐子島高管頻繁走人這一現象,記者也與業內多位知名賣方分析師進行過交流,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結論:沒有達到老板預期,最終被迫走人。同時業內分析師基本認同獐子島目前正處于由資源性增長向內生型品牌溢價的轉型,且這一過程是很艱難的。
公司方面對于高管離職又有何看法?近日,致電公司董秘辦,但電話無人接聽。
分析師:個人發展考慮
多位賣方分析師也指出,除了業績不達標被迫離職外,基于未來個人發展空間的考慮以及股權激勵低于預期,也是造成高管離職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早在2008年,獐子島就推出了第一期股權激勵,實施時間為4年(2008~2011年),其中2008~2010年為考核期;2011年為行權期。績效考核目標為:2010年度營業總收入較2007年增長超過40%,2010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5%。
由于2007、2008年是獐子島歷史低谷期,因此2007年業績基數較低;加上2005年起公司開始大規范投苗,當時能夠預料到的是,2008年公司采捕量將大幅上升。基于這兩個原因,業內多預期獐子島第一期股權激勵就是送錢。2011年年中,獐子島老板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272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79%,上述減持主要是兌現前期的股權激勵。
據相關人士透露,在第一次股權激勵中,首次激勵的中高層至少都有100萬元以上收入。“首次送錢的股權激勵實施完畢,留在公司已經不可能獲得太多的股權,且再次股權激勵在較高的業績基數上難免將有更高的要求,于是這也成為部分高管辭職的原因。”某大型券商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另一方面,上述人員離開獐子島后去了大連周邊海產的擬上市公司、或者上市不久的海產公司,基本也是看中了這些公司所給予的股權。
比如獐子島前任董秘遲飛躍,2000~2007年任獐子島副總、董秘,2007年12月起任壹橋苗業(002447)總經理,在三年任職期滿后,如今據說又去了大連另一家擬上市公司海洋島。
與遲飛躍相似,2011年5月從獐子島辭職的副總裁王詩歡,2011年底去了壹橋苗業擔任副總經理兼技術總監。在接受采訪時,王詩歡表示,以前在獐子島是55萬元年薪,現在到壹橋苗業雖然只有36萬元,但會有很多獎金,收入可能會高一些;到壹橋苗業后繼續幫助其完善產業鏈,發展空間比較大。
“基本薪水不是很多,但是今后取得的股權收益,無疑是巨大的誘惑。”前述券商行業分析師認為。
高管競相出走已經成為事實,那剩下的問題是,高管的頻繁動蕩是否會對獐子島的業績造成影響?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在轉型大背景下,高管再度離職也有可能。短期而言,高管離職對公司肯定會有影響,畢竟離職者會帶走一部分資源。但是要清楚的是,與成長期企業對技術等要素依賴性強不同,獐子島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備的體系,因此這就決定了走幾個高管對公司整體經營影響有限。從中長期基本面看,獐子島向終端品牌型企業轉型的大方向是沒有問題的,其中最主要的擔心就是進度是否達到預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