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公告

“三力并舉”成就中國首度資本凈輸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22 08:42


去年實際對外投資規模約1400億美元,較使用外資金額高出約200億美元,資本凈輸出將成為新常態

13年前,中國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人們不會想到,十余年中國從高速吸收外資一躍成為對外投資大國。2014年,中國實際成為資本凈輸出國,這是近代歷史以來的首次。

商務部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共實現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160億美元,同比增長15.5%。其中金融類131.1億美元,同比增長27.5%;非金融類1028.9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同期,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3778家,同比增長4.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95.6億美元,同比增長1.7%。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如果包括我國企業在國(境)外利潤再投資和通過第三地的投資,2014年我國的對外投資規模應該在1400億美元左右。這個數據大約高於中國利用外資200億美元,我國實際上已成為資本凈輸出國。“這是開放型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的普遍規律,是我國從經貿大國邁向經貿強國的重要標志。”


遠比全球貿易大國更具意義

自中國政府在2001年確定“走出去”戰略以來,一大批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國海外投資規模在過去的十余年內開始呈現快速發展狀態。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中國對外投資實現了連續13年的增長,從年對外投資流量的角度看,中國已經躋身世界前三。

中國對外投資的高速增長的原因,沈丹陽歸因於“三力並舉”。第一個“力”是動力,即企業自身有對外投資的市場動力;第二個“力”是引力,無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歡迎中國企業到他們那里投資;第三是中國政府的“推力”。

對外投資的發展不只是量的劇增,在質上也已有顯著變化。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人士表示,與國家“走出去”戰略實施初期相比,我國對外投資目前已突破諸多瓶頸約束,開始進入相對成熟的發展期。

從投資領域看,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從早些年的集中於采礦等資源領域轉變,更廣泛地涉及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15大類。

隨著中國“走出去”規模和范圍的提升,到2014年,中國實際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這既是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的體現,也是中國巨額資本尋找全球機會,保值增值的需要。這一角色的轉變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快速增長,無疑是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取得長足發展的結果,也是中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相對地位上升的表現,更有助於提升我國對外經貿的效益和層次。

中國成為資本凈輸出國更是經濟實力提升的表現。從美、日、德等經濟貿易大國的經驗來看,其經濟成長無一不是伴隨著資本的輸出。

“國際經驗一再表明,一國經濟的影響力最重要的不是向全球輸出多少產品,而是向全球輸出多少資本,並通過這些資本深刻影響全球的經濟規則和貿易格局。”經濟學家馬光遠表示,特別是,中國經濟在經歷30多年的快速增長后,正在經歷痛苦而漫長的減速和轉型。在這種情況下,推動中國資本和中國企業走出去,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產業版面,對於中國從經濟大國成為經濟強國,至關重要。中國成為資本凈輸出國,遠比中國成為全球貿易大國更具深遠意義。

資本凈輸出將成為新常態

對於未來幾年中國對外投資情況,專家普遍認為,資本凈輸出成為新常態的一部分,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將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新的機遇。

去年11月的APEC會議上,中國表示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以及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援。同時,中國還正在著手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這些都被認為是中國企業繼續加速“走出去”步伐的強大后盾。

梅新育認為,隨著“一帶一路”規劃出臺和實施,隨著中國海外基礎設施投資大潮涌起,相信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還會繼續快速增長一段時間。

在“走出去”的支援政策方面,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馬宇對記者說,從對外投資的角度看,從核准制到備案制的轉變,是我國當前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目的在於給予企業自主決定是否進行對外投資的權利。不過,與其說是國家應該制定政策“鼓勵”企業,不如說國家應該更好地做好指引與服務,政府需要避免過度干預,而給予企業更多的自主權。

馬宇說,中國的“走出去”戰略更應該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特別是針對民營企業,要給企業更多選擇的自由,而非單純依靠政府補貼或行政指令這樣的鼓勵方式。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放開審批,加強投資便利化,保護中國企業在國外投資的權益。(記者秦菲菲)

文章標籤


Empty